最近网上热议的一个话题:医院医保额度用完,病人是否需自费?这让许多市民感到困惑和担忧。北京的一家医院近日发布了相关消息,对此问题进行了回应,并解答了市民的三大疑问。
微博上一则关于“许多医院医保额度用完,患者看病须自费”的消息引发了广泛关注。市人力社保局迅速回应,明确指出:北京的定点医疗机构执行总额管理指标,旨在控制过度医疗,而非针对患者。医院超标部分的医保基金,仍将予以支付,患者合理就医不会受到任何影响。
那究竟什么是医院的医保额度呢?市人力社保局医疗保险处的负责人进行了详细解释。根据国家医改规定和人社部的相关意见,本市去年对医保基金实行了预算管理,为各定点医疗机构下达了总额管理指标。这一指标是根据医疗机构的级别、承担的服务量等因素分级确定的,旨在防止过度医疗。目前,上海、天津、杭州等城市也已实行这一管理方式,这是各国通用的管理手段。
总额管理在实际操作中确实存在一些问题。有媒体报道,上海一市民因总额预付问题被多家医院拒收。这主要是因为医院会根据总额管理给各科室定指标,当实际费用接近总额、服务人次达标后,不排除有的医院会推诿患者,尤其是重症患者。
对此,市人力社保局明确表示,总额管理是对医院使用医保基金的管理方式,不会影响个人就医及其医疗待遇。超过总额管理指标的部分,医保基金仍会支付。市人力社保局也制定了一套综合管理考核指标,以规范医疗行为,减少不合理医疗费用的支出和浪费。
对于市民的三大疑问,市人保局一一进行了解答。医保总额管理的对象是医疗机构,不会影响个人就医。医院发生的超过总额管理指标的部分,仍由医保基金支付。各医院的总额管理指标是根据实际需求动态变化的。
市人力社保局表示,医保政策是为了保障市民的权益,不会让市民因为医院的医保额度问题而自费。如果市民遇到医院以“医保限额即将用完”为由不给病人看病的情况,可以向相关部门投诉。市民不必为此感到恐慌,医保政策一直都在为市民的健康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