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注射液的争议与隐忧
近日,有专家指出中药注射液的不良反应现象日益受到关注,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争议。据相关数据显示,中药不良反应事件中,药物不良反应事件占据了高达七成的比例。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一则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更是将金陵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和江西青峰药业有限公司推向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通报中明确指出,金陵药业和青峰药业生产的中药注射液脉络宁和喜炎平存在大量的不良反应。其中,金陵药业生产的脉络宁注射液在2011年的不良反应病例报告数高达1476例,涉及儿童患者众多,主要不良反应包括过敏样反应、过敏性休克等严重症状。而青峰药业生产的喜炎平注射液在同年也有超过千例的不良反应监测数据。
面对公众的质疑和媒体的关注,两家企业的态度截然不同。金陵药业迅速采取行动,召开新闻发布会就脉络宁注射液的不良反应进行说明。金陵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李春敏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该公司不良反应发生率极低,属于罕见级别,并且强调在药品说明书中已经对不良反应、禁忌和注意事项等做了详细说明。对于是否召回药品的问题,金陵药业明确表示不会召回。
相比之下,青峰药业对此事的反应则显得较为冷淡,未公开表态。当晨报记者联系青峰药业时,相关人员表示此次不良反应通报属于正常现象,任何药品都有可能存在不良反应,这与药品质量无关,并认为媒体不应过度炒作此事。
这一事件背后,实际上揭示了中药注射液存在的隐忧。虽然中药在中华民族的医疗历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发展,中药注射液的安全性问题逐渐浮出水面。与传统口服药物不同,中药注射液在生产、运输、使用等各个环节都可能存在安全隐患。个体差异、药物相互作用等因素也可能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
对于中药注射液的生产企业而言,除了提高生产工艺、保证药品质量外,还应加强药品安全性的研究和监测,及时公开透明地回应社会关切,以确保公众用药安全。公众也应增强药品安全意识,合理使用中药注射液,避免出现不必要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