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人们身体需要输液治疗时,那几瓶药液一点一滴地流入身体,往往需要花费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里,很多人选择拿着吊杆走动,以消磨时光。专家建议大家在输液时尽量不要四处走动,原因何在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专家指出,输液期间不宜四处走动的主要原因在于避免一些可能出现的突发状况。为了防止发热、空气栓塞、过敏反应以及跑针等意外情况的发生,医生通常会要求患者留在病房或输液室。除此之外,还有以下几点重要的原因。
某些药物是需要避光的。例如左氧氟沙星、克林霉素、硝普钠、注射用水溶性维生素等药物成分在暴露在阳光下容易受到破坏,导致药效降低,甚至引发严重的不良反应。在输液过程中,一定要注意避光,更不应该走到室外阳光强烈的地方去。
输液过程中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情况,特别是对于容易发生过敏的药物,如青霉素类抗生素。即使皮试结果为阴性,也应在静滴过程中保持高度警惕。对于体质过敏的患者和儿童来说,输液不良反应的风险较大。如果在远离医护人员的地方出现过敏反应,特别是过敏性休克,可能会失去宝贵的抢救时间。
输液时离开医务人员的巡视也会增加感染风险。一旦发生针头脱出、移位、漏液等现象,可能导致药物外渗,引起皮下肿胀、疼痛甚至静脉炎。输液是无菌操作,如果患者在输液时四处走动,环境中的致病菌及过敏原可能进入体内,引起感染,增加过敏的风险。医院作为公共场所,随意走动也会增加交叉感染的机会。
值得一提的是,如果输液中有特殊药物,如胰岛素等,更应严密观察。对于因发热、肝炎、肠道传染病等需要在门诊治疗的患者,应隔离输液以防止交叉感染。为了自身的健康和安全,大家在输液时最好不要四处走动,留在指定的区域,以便医护人员随时观察和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
我们建议大家在治疗期间保持良好的心态和饮食习惯,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建议。身体健康才是我们最重要的财富,不要因为一时的疏忽而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和痛苦。相关阅读推荐(文章尾部添加相关疾病预防和治疗的知识链接或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