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尘土飞扬的香港北部工业区,大约四十人忙碌于阴凉角落,他们正用泡沫箱包装旧布包和背包,掩护下的珍贵货物竟是肉。据路透社报道,这些巴西冻牛肉将被带到与内地接壤的上水地区,以满足那里日益增长的肉类需求,而本地生产和合法进口的产品已无法满足这种需求。
这些兼职者是地下产业的重要一环。自北京去年对肉类活动展开打击行动以来,这个产业反而在隐蔽中蓬勃发展。36岁的香港者艾伦·王透露,者每趟能赚两三百元人民币。他还提到,现在到内地的肉质量参差不齐,令人担忧。
艾伦·王的讲述以及我们对超过十名海关官员、反官员和贸易商的采访,共同描绘出一幅活跃在内地与香港边界以及中国与越南边界的非法贸易画面。在这片区域,官方的打击行动迫使活动更加隐蔽,这也增加了食品安全的风险。
这种活动的规模令包括澳大利亚在内的国家的合法出口商感到愤慨。由于高进口关税,黑市上的肉类价格比合法渠道便宜30%-60%,但方式令人担忧消费者的健康。
一位居住在上海的肉制品行业咨询专家表示:“在边界的越南一侧,许多人手中的肉无法出售。于是他们沿河寻找机会,将肉切成小块运进中国。随着他们的行动更加隐蔽,危险也在增加。”
作为全球最大的肉类消费国,中国的需求超过了其本国产量,这为者提供了可乘之机。今年3月,有消息称仍有大量牛肉进入中国市场。中国上半年缴获的肉已几乎增至去年同期的三倍多,这类新闻甚至震惊了已经习惯食品丑闻的消费者。
更令人震惊的是,6月,中国媒体报道当局查获了10万吨冻肉,其中一些被称为“僵尸肉”的产品生产日期已经长达40年。随着检查力度的加强,海关官员不再对驶向中国境内的冷冻卡车掉以轻心,这使得者不得不选择更加危险的路线。这些肉制品在进入中国后,通常会被装载在没有冷藏设施的卡车中,运往南方的大型批发市场。在那里,它们被冷藏并分销到全国各地的超市、加工厂和农村市场。这一地下产业不仅满足了部分市场需求,更引发了对食品安全和消费者健康的广泛关注和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