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字化普及的今天,睡前玩手机似乎已经成为许多人难以割舍的习惯。这一看似平常的行为背后,却隐藏着对身体健康的潜在威胁。
来自美国科技博客GigaOm的报道揭示了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所散发的人造蓝光对睡眠周期的破坏。人们早已知道,人造蓝光会影响人体褪黑素的分泌,这种由松果体产生的胺类激素,能够引发睡意。
深入睡前使用电子设备带来的危害,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对视力的影响。验光师发现,经常在睡前使用智能手机等电子设备的年轻人,其视网膜压力水平较高。长此以往,这可能导致一系列眼科疾病的出现,如黄斑变性等。极端情况下,甚至可能引发视网膜毒性,造成近乎失明的后果。
除此之外,褪黑素的缺乏也与一系列健康问题相关联。据美国国家医学图书馆称,褪黑素水平低下与乳癌、卵巢癌和前列腺癌的高发率有着一定的关联。更令人担忧的是,曝露于蓝光照射之下会对人的情绪造成影响。GigaOm的报道援引了白鼠实验的结果,指出褪黑素水平较低与抑郁症的高发率有关。
那么,为何褪黑素的缺乏会造成如此严重的后果呢?这主要是因为褪黑素在人体的昼夜节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一旦这种节律被打破,人体的其他生理机能也会发生显著变化。昼夜节律可视为人体内部的生物钟,它控制着人们在何时感到困倦、何时又感到精力充沛。
对于是否应该避免在夜间使用电子设备,美国国家睡眠基金会建议人们避免在开着电视的情况下打瞌睡。“睡眠医生”迈克尔·布鲁斯则表示,只有在人们近距离且光线强烈的情况下,才会带来过大的伤害。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毫无顾忌地在睡前使用电子设备。
在此,我们呼吁大家关注自己的健康,适度使用电子设备,尤其是在睡前。保护视力、维护生物钟、警惕褪黑素缺乏带来的健康隐患,这些都是我们不可忽视的问题。让我们共同努力,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拥抱健康的生活方式。
在此之外,我们还需要关注更多与健康相关的新闻和资讯,为自己的健康保驾护航。毕竟,健康才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