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家长们的揪心事
每每提及手足口,众多父母的心都会为之紧绷。虽然手足口并非儿童的专属,但在5岁以下的儿童中却尤为多见。那些被视为家庭心肝宝贝的孩子们,如何能够让他们免受手足口之苦,成为家长们心中的一大难题。
随着春季的到来,我们又迎来了手足口病的高峰期。在这个特殊的时节,专家对家长们发出提醒:在流行季节和地区,应尽量减少孩子去拥挤的公共场所,避免与手足口病患儿有任何接触,以防止孩子受到感染。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北京的手足口病态势近期有所抬头。春季,北京市已经报告了多起聚集性疫情。据北京市疾控中心公布的数据,仅在今年3月,手足口病的发病病例就比2月份增加了5.86倍。从年初至今,全市已经报告了779例手足口病病例,虽然比去年同期有所下降,但仍然让人忧心忡忡。
根据近五年的监测数据,北京的手足口病发病时间主要集中在4至9月份,而高峰则出现在5至7月份。从本月开始,疾控部门预测手足口病的报告病例数将逐渐上升,从低发季节转向高发季节。局部的聚集性和暴发性疫情的可能性依然存在,这一形势不容小觑。
手足口的初期症状与感冒颇为相似,如发热、咽痛等。但专家提醒家长们,若发现孩子出现发热、口腔溃疡或起皮疹等症状时,应高度重视并及时就诊,以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手足口病的疱疹特征独特,疱疹内的水分较少,大小如米粒,周围还伴有红晕。这与蚊虫叮咬、药物疹、口唇牙龈疱疹及水痘都有所不同。
专家也指出,一旦确诊为手足口病,家长不必过于恐慌。因为绝大多数手足口病都是轻症患者,只有极少数会出现重症。手足口病是由病毒感染所致,通常能够自愈,大约7天左右即可康复。但关键在于对症治疗和做好家庭护理。在确诊后,孩子应暂停上学,同时要注意防止孩子粪便、口鼻分泌物污染水和食物,彻底处理好孩子的粪尿排泄物。
每个家长都希望孩子能够健康成长,免受疾病的侵扰。了解手足口病的相关知识,做好预防措施,是每位家长的责任和义务。让我们一起努力,为孩子们筑起一道健康的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