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两会上,关于控烟条例的讨论引起了广泛关注。许多代表和委员对条例的执行难度表示了疑虑,并对其效果表示担忧。他们提出,现行的控烟条例在公共场合吸烟的管理上,似乎未能取得预期的成效。针对这一问题,市人大常委会已经着手考虑对现行控烟条例进行修改。
在讨论中,“先劝导再罚款”的执行模式受到了挑战。市人大常委周庆强指出,这种模式的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困难。他表示,现行的控烟条例中,对于违法吸烟者的处理,往往是先进行劝导,只有当劝导无效时,才会进行罚款。这种模式的实际操作中,往往因为劝导而导致吸烟者丢弃,从而使得后续的罚款无法执行。
周庆强透露,市人大正在考虑修改这一原则,改为发现违法吸烟者直接进行罚款。他还建议设立专门的控烟办公室和执法队,以提高控烟效果。他强调,尽管控烟条例已经实施了一年多,起到了宣传作用,但执行力的提高仍然是一个关键问题。目前,只有爱卫办的一名工作人员负责控烟工作,这远远不能满足控烟工作的实际需求。
这一提议并非毫无争议。荔湾区委书记周亚伟对办公室禁烟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他认为,办公室一刀切禁烟并不合实际,一个人的办公室不应该被禁止吸烟。他担心,过于严格的禁烟规定可能会导致员工在办公室外的其他场所吸烟,反而达不到控烟的目的。他还指出,制定法规的关键在于其能否落地执行,有些法律条款可能缺乏可操作性。
市人大代表王跃林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他认为个人办公室不应该被禁烟。他强调,禁烟的主要目的是保护非吸烟者免受二手烟的危害,因此在公共场合实施禁烟是必要的。对于个人办公室,应该给予一定的自由度。
关于控烟条例的修改和执行,各方都有不同的看法和建议。无论最终如何决定,控烟工作的核心目标应该是保护公众的健康和安全。在制定和执行法规时,需要考虑到各种实际情况和因素,以确保法规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也需要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吸烟危害的认识和意识,从而共同推动控烟工作的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