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元前的大变革时代,赵武灵王以其独到的眼光和决心,将赵国引领向了一条崭新的道路。他的最大功绩,无疑是那场载入史册的“胡服骑射”改革。
这位伟大的君王(约公元前340年—前295年),面对战国诸侯国的图强竞争,毅然决然地选择了一条与众不同的道路。当时,赵国的强大是他即位后的首要任务,而“胡服骑射”正是他实现这一目标的手段。
当时,战国诸侯国都在寻求改革之道,赵国也不例外。赵武灵王观察到,只有采用胡人的服饰和骑射技术,才能使赵国的军事力量得到真正的提升。所谓“胡服骑射”,就是学习和模仿北方游牧民族的服饰和骑射技术。
当时,各诸侯国的军队普遍以步兵和兵车为主,骑兵很少。这种军事配置使得他们在战斗中不如游牧民族的骑兵灵活迅速。赵武灵王深知这一点,因此他决定推行胡服骑射改革。
他与朝廷重臣肥义达成共识后,相继与王族、大臣们沟通,用事实说明了改穿胡服的好处。在他的努力下,赵国在赵武灵王二十四年(前302年)正式颁布了“胡服骑射”政策。
改革的道路总是曲折的。尽管赵武灵王成功推行了胡服政策,但骑射的难度却更大。要训练出一支强大的骑兵,不仅需要将士穿胡服以便在马上射箭挥刀,还需要善于奔跑的良马、各种马具以及完美的骑兵将士。
面对赵国原有军队以车兵和步兵为主、骑兵稀缺的情况,赵武灵王采取了两种策略:一是让现有将士学习骑马射箭,二是大量招募胡人并组建骑兵部队。《赵世家第十三赵》记载:“遂胡服,招骑射”。
代地(今山西大同至河北蔚县一带)紧邻胡地,其军队以骑兵为主,且代马闻名于世。赵武灵王选择代地为“胡服骑射”的大本营,大力招募代地的胡人和骑兵来扩充赵国的骑兵力量。
短短几年间,赵国就建立了一支强大的骑兵队伍。凭借这支队伍,赵国在公元前296年攻灭了心腹之患——战国时期第八大诸侯国。赵武灵王的胆识和勇气不仅使赵国得以强大,而且他的眼光更是超越了时代。他引进的短衣、长裤的兄弟民族服装形式,经过演变,成为了汉民族服装的一部分,并沿用了两千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