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每日邮报》近期发表新闻指出,全球领先的眼科药品与医疗器械巨头爱尔康面临一场信誉危机。报道称,一位英国消费者因佩戴爱尔康公司生产的隐形眼镜而引发真菌感染,导致左眼遭受感染并不得不摘除眼球。此事引发了消费者的广泛关注和疑虑。
据悉,涉事镜片为爱尔康旗下的“DAILIES”系列产品,而在国内市场,该系列产品的名称为“视康多水润天天抛”。目前,该产品在多个地区均有销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尝试联系爱尔康(中国)眼科产品有限公司,但电话一直无人接听。
尽管爱尔康是隐形眼镜行业的佼佼者,但作为进入中国市场的“后来者”,其在中国市场的表现引人关注。行业专家指出,此次“质量门”事件可能会对爱尔康在中国市场的发展造成影响。事实上,爱尔康是全球医药巨头瑞士诺华制药集团旗下的子公司。早在2008年,诺华以516亿美元的天价收购了爱尔康全部的股份。
在被诺华收购之前,爱尔康已经凭借其在眼部护理领域的卓越表现引起了市场的广泛关注。收购完成后,爱尔康与诺华公司的眼科业务单元合并,成为诺华的第二大部门。在中国市场,爱尔康的表现并不尽如人意。市场调查显示,其市场份额远不及强生和博士伦等品牌。
近年来,隐形眼镜及其护理产品行业质量问题频发。早在2006年,爱尔康就曾因护理液卫生指标不合格而被北京市卫生局查处。而此次的“质量门”事件再次引发了市场对爱尔康产品的质疑。与此行业巨头强生也曾多次因隐形眼镜产品问题而面临召回。
另一值得关注的事件是,美国华平投资集团有意出售其旗下的博士伦业务,而雅培、强生和赛诺菲等企业表现出竞购意愿。这无疑给当前行业排名第一的爱尔康带来了挑战。尽管目前博士伦出售事宜尚未有定论,但爱尔康面临的竞争压力已然增大。
总体来看,爱尔康正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除了当下的“质量门”事件外,还需应对市场竞争的加剧以及消费者对产品质量的日益关注。对于爱尔康来说,如何重建消费者信任并稳固其在市场中的地位,将是其未来发展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