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夏季的到来,我们得知各大医院近期接诊的急性胃肠炎患者数量明显增加,其中不乏许多儿童患者。这一现象主要源于孩子们独自在家时,因食用不洁食物而导致。
北京和睦家医院的儿科主任崔玉涛博士在微博上分享了一个令人担忧的案例。一位9岁的男孩因发热、呕吐和脓血便就诊,最终被诊断为急性细菌性肠炎。经询问,孩子放暑假期间几乎不出门,都是在家里吃饭。原来,由于家长白天上班,孩子独自一人留守家中,午餐时,孩子用微波炉加热剩饭剩菜食用,这可能是感染沙门氏菌的源头。
对于许多双职工家庭而言,暑假期间孩子独自在家的情况相当普遍。孩子们的午餐选择要么是外卖,要么是剩饭剩菜。无人管束的情况下,孩子们乱吃一通的现象确实难以避免。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肠道门诊近期每天都有因乱吃导致腹泻的孩子。
还有一个例子是一个大约10岁的男孩,他在外面玩耍后回家,立刻打开冰箱猛喝冷饮。灌下一肚子冰水后,他又吃下了一个剩余的炸鸡腿。傍晚时分,他的肚子开始疼痛,最终被诊断为急性肠炎。
医院消化科陈飞波主任医师指出,夏季食用从冰箱取出的生冷食品、未清洗干净的瓜果,或未煮透的剩菜等,都容易引发细菌性肠胃炎。特别是生熟食品在冰箱中的混放,会沾染细菌。海鲜、肉类等高蛋白食物在夏季更容易变质。陈医师强调,从冰箱取出的食物必须高温煮透后才能食用。
陈飞波主任医师建议,夏天每道菜应少量烧制,尽量一顿吃完,并尽可能每顿都吃新鲜食物。对于存放在冰箱的食物,如绿豆汤,建议加热后再食用。棒冰、冰镇饮料等要少吃。带皮的瓜果应该削皮后食用。特别是海鲜和肉类,在夏天最容易变质,如果一顿吃不完,下一顿吃时一定要煮透。
微微健康网与祛斑宝网的小编提醒,急性胃肠炎通常在进食不洁食物后的24小时内发病。其症状包括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发热等,严重病例可能导致脱水、电解质紊乱甚至休克。一旦有人出现上述症状,应立即送往医院接受治疗。让我们共同关注孩子的饮食健康,预防急性胃肠炎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