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评《欢乐颂》系列:期待与现实的落差
坦白说,从第二季的尾声中窥探,虽知并未完结,但对第三季的热情已不似从前。这并非是对续作的完全否定,而是在对人物轨迹与原著的差异间产生了诸多疑虑。编剧的温馨化改编虽可理解,毕竟现实残酷,电视剧需要给人以美好的憧憬。美好过头,便显得失真。如同新闻联播,虽全是正面报道,却未必真实反映生活百态。
安迪这一角色,在第一季中以其高冷与精英气质令人羡慕,仿佛现实生活中的理想典范。到了第二季,她却深陷准婆媳的纷争之中。对于包太对安迪的恶意调查,我不明白其自信从何而来,似乎未顾及安迪的感受。安迪的身世问题,牵扯出其与魏国强的纠葛,这样的剧情设计似乎更多地是在揭伤疤而非展现真实的人性冲突。曲筱绡的故事线,为了强行营造Happy Ending而让角色返还家产,似乎忽略了其家庭问题的复杂性——不仅仅是金钱问题,更多的是夫妻间的隔阂与不信任。小曲即使归还所有财产,能否真正修复与父母的情感裂痕?
至于邱莹莹的逆袭,虽然令人欣喜,但剧情中的转变过于突兀。从被应勤伤害、被羞辱到突然间的自我觉醒和成长,似乎缺乏真实的心理转变过程。而关关的黑化仅因一件黑衣?这样的剧情设计显然过于简单。整部剧中,只有樊胜美的故事线最为现实、最为揪心,蒋欣也凭此贡献了各种情感饱满的哭戏。
回想《欢乐颂》第一季,情节紧凑,冲突不断,令人欲罢不能。到了第二季,剧情似乎注水过多。这并不是对中国电视剧的偏见,而是对高质量内容的渴望。注水也要有技巧,比如往酒里加柠檬水、可乐等饮料,可以创造出受人欢迎的鸡尾酒。如果单纯往酒里加水,那便失去了原有的魅力。若第三季延续第二季的风格,恐怕不仅口碑会失利,收视也会受到影响。期待制作团队能真正深入生活,创作出既真实又动人的故事。
《欢乐颂》系列在展现现实题材的也需要平衡理想与现实、真实与戏剧性之间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吸引观众的心,实现口碑与收视的双赢。希望未来的作品能够真正做到触动人心的也反映出现实生活的复杂与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