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聚焦:高考志愿填报,如何规避陷阱?
随着各地高考成绩的陆续公布,多省分数线已出炉,志愿填报进入了关键时期。对于广大考生和家长来说,这一环节同样紧张而重要。针对近期出现的高考志愿填报陷阱,央视新闻邀请北京大学考试研究院院长秦春华共同,为考生和家长提个醒。
高考成绩公布后,以下陷阱需警惕:
1. 虚假宣传拥有“内部信息”,声称能“精准定位院校”。
2. 假冒志愿填报专家身份,为考生和家长提供辅导。
3. 声称“百分百保上”、“一分不浪费”,实则鼓动填报较低分数即可录取的高校或专业。
4. 假借咨询服务名义进行诈骗,如伪造录取通知书,要求考生提前交学费等。
秦春华院长指出,这些陷阱不仅可能造成经济损失,更重要的是可能误导学生和家长,不仅花了冤枉钱,还可能错报志愿,耽误前程。为何这些并不高级的“陷阱”还能让一些学生及家长上当受骗呢?秦春华院长表示,主要是因为考生和家长在高招阶段面对繁杂的录取信息时,容易出现心理焦虑的弱点。不法分子利用这个信息不对称的特点,制造焦虑,进而实施诈骗。
那么,在志愿填报过程中,有哪些咨询渠道是可靠的呢?秦春华院长表示,各个高校的招生办公室、地方媒体及电视台举办的招生咨询会、社会志愿服务的人士都是较为可靠的咨询渠道。考生和家长在报考志愿时,不必过于追求所谓的“热门”专业,应更关注专业的内涵和个人的兴趣能力。
流产网提醒广大考生和家长,高考成绩是对学业生涯的一个阶段性判定,人生的优秀和幸福是靠自己的持续努力决定的。在填报志愿时,希望大家能避开陷阱,做出平和理性的选择。享受这个美好的假期,然后继续前行。
教育部也要求相关互联网统一权威标识,以便于广大考生和家长获取正规服务信息。请广大考生和家长在志愿填报时期提高警惕,认清权威标识,获取正规信息,结合个人实际情况,自主合理填报。
高考志愿填报是一场信息战,也是一场心理战。希望所有考生都能做出明智的选择,开启自己人生新的篇章。
(来源:央视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