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部影视佳作落幕时,都会上演一场别样的致谢仪式。从屏幕底部缓缓升起的字幕,宛如一部人员的群星璀璨图,罗列着所有参与制作的人员名单,包括演员、导演、化妆师、摄影师、场景搭建师、灯光师、音效师等各个工种。还有对那些赞助的单位和个人、网站的鸣谢。有时,片尾还会精心准备一些彩蛋视频,为观众带来额外的惊喜。
这种现象,在好莱坞电影中尤为显著,其历史可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早期的电影制作,主要演职员名单是放在开场字幕中,为了节约时间,仅列出较为主要的人员。而随着时代的演进,片尾字幕逐渐成为了常态。据悉,这一变迁始于上世纪50、60年代的某些“大片”,如《环游地球八十天》、《西区故事》等。到了70年代,以《超人》等影片为标志,演职员字幕后移成为了电影的常规做法。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时间观念逐渐宽松,片尾字幕也变得越来越全、越来越长。
这一变化的背后,既体现了工会势力的日益壮大,也反映了电影从业人员个体化趋势的加强。以前,电影制作人员多为某个片厂的固定员工,对于署名问题,片厂的压力并不大。随着每个工作人员逐渐成为了独立的个体,他们的从业经历变得尤为重要。能否在片尾字幕中占据一席之地,成为了关乎个人荣誉的大事。各个工种的工会纷纷向制片公司施压,要求为每一位工作人员提供署名的机会。
中国的电影行业也经历了类似的变迁。以电影《密道追踪》的导演俞岛为例,他提到近年来中国电影业的迅猛发展,剧组规模不断扩大,工种日益细化,工作人员数量也随之增加。随着电影技术的不断进步,还涌现出了许多以前没有的部门,如特效、3D、CG等高科技数字化部门。随着电影市场的繁荣,行业也在不断扩大,宣传销售、发型、视频网站平台等重要部门的加入,使得片尾字幕的长度不断延长。这一现象不仅反映了电影行业的繁荣与进步,也展现了中国电影业蓬勃发展的活力。
片尾字幕的变迁是电影行业发展壮大的见证,也是时代进步的缩影。它承载着电影工作者的辛勤付出与荣誉,也凝聚着无数观众对电影的热爱与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