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州市中学芒果重暗喻高考分数:禁令背后的花式炒作现象
今年,某学校的芒果树喜获丰收,尤其是高三应届班的学生顾××摘到的一只重达696克的芒果,更是成为今年钦州城区水果市场的焦点。这背后却引发了一场关于高考分数炒作的争议。据悉,学校疑似以芒果重量暗喻高考考分,这一做法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对此,当地招生考试院工作人员表示:“教育局已经通报学校方面,要求他们不得再进行此类宣传。”
近年来,国家和地方三令五申,严禁以各种方式宣传炒作与高考相关的内容。早在去年,中央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就明确禁止公布、宣传、炒作中高考“状元”和升学率。禁令之下,一些学校和老师出于宣扬“政绩”、招徕优质生源等目的,仍在变着花样地规避禁令。更令人啼笑皆非的是,除了水果如芒果、橘子等被用来暗指考生分数外,一些地方还使用荷花、粽子、降水量等作为隐喻。这种现象如不及时遏制,将可能在更多地方涌现,导致相关禁令流于形式。
“状元情结”“高分情结”是长时间形成的共性心理。过度炒作高分、状元等不仅可能加剧教育焦虑,更可能助长“唯分数”“唯升学”“唯名校”的错误观念。对此,有关部门态度坚决,因为这危害了教育生态,对全体学生和家长、整个社会都不是好事。
实际上,一些地方已经开始对违规炒作行为进行处罚和追责。比如去年山西某中学因违规宣传高考状元和成绩被当地教育局通报批评,校长也被取消相关资格。今年,更多地方的文件明确了对这类炒作行为的单位和个人将取消各种评先资格,严肃问责查处。这种态势应当引起更多学校和地方的反思和警醒——在落实禁令上耍小聪明最终只会适得其反。
我们必须认识到高考分数炒作的危害性,并共同抵制这种行为。让我们共同努力,营造一个公平、公正的教育环境,让每个孩子都能在轻松、和谐的环境中成长。希望本文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也请大家理性看待高考分数,不要过分追求高分和名校,关注孩子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