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雾笼罩的天空逐渐明亮起来,随着春雨绵绵而来,春天的气息扑面而来。久违的春雨滋润了大地,仿佛是大自然的交响乐中一曲欢快的旋律。此刻,我忍不住哼唱起《雨中即景》。
“哗啦啦,下雨了,人们都在奔跑躲雨,计程车的生意兴隆得让人羡慕。”看到天色不对,记得要带好雨伞,以免在雨中四处奔波。这首歌让我第一次知道了“计程车”这个词,那时连首都北京都未曾出现“出租车”。回想起电影《布达佩斯大饭店》中,二三十年代的欧洲已经有了TAXI,这使我联想起了这首歌的背景。
曾经有一段时间,《雨中即景》等台湾歌曲被批评为“靡靡之音”。当年的一篇歌词的文章指出其格调低下,嘲笑雨中淋湿的人们,“哈哈”,轻浮轻佻的意味溢于言表。谁能想到,三十年后的今天,社会的冷漠、暴力现象却比雨中淋湿的笑哈哈更为冷漠血腥。
学生时代,曾有一段时间打击所谓的资本主义自由风,所有的台湾歌曲都被禁止播放。我们宿舍的同学在校广播室担任广播员,她利用职权在课间播放了《乡间的小路上》,然而这首歌却被禁止播放,因为它被打上了“靡靡之音”的标签。邓丽君的歌曲更是这一标签的代表。
《外婆的澎湖湾》也被学者批评为逻辑混乱、误人子弟。质疑者认为歌曲中的某些词句不通顺,如“椰林逐斜阳”等。多年后的今天,当我置身于春雨中,回想起《雨中即景》的旋律,我仍然觉得它优美动人,画面感和生活气息如此强烈。
我以为80、90后的一代鲜有人知道这首歌,但事实上他们中的大多数都听过《雨中即景》。这不禁让人想起在辛亥百年讲话中提到,“全球8.中国年轻一代的内心深处仍有一股文化的力量在支撑他们。他们懂得欣赏这些经典歌曲的美妙之处。”这种文化的力量或许就是靡靡之音的自豪所在。这些歌曲不仅旋律优美动人,更是承载着几代人的回忆和情感共鸣。在繁忙的职场之余聆听这些歌曲仿佛可以让人回到过去那段美好的时光感受到内心的温暖和宁静。这也许正是文化力量所带给我们的价值所在它能够让我们回味无穷让我们的人生更加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