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江门市近年积极应对肝吸虫病挑战,成效显著。近日,有媒体报道江门市肝吸虫感染率高达七成,引发社会广泛关注。江门市卫生部门对此进行了澄清,并向我们透露了更多的细节和真相。
据了解,江门市卫生部门一直致力于肝吸虫病的防治工作。广东省消化病学会常委、江门市中心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尹合坤表示,媒体之前关于七成感染率的报道,源于对数据的误解。实际上,在江门市的临床急性胆源性等疾病患者中,70%与肝吸虫感染有关。但这并不意味着全市有七成人口感染了肝吸虫。
江门市卫生局新闻发言人蓝敏雄介绍,针对肝吸虫病的流行情况,江门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进行了持续监测。对高危人群的抽样检测显示,肝吸虫感染率已从2008年的22.51%下降到2009年的11.63%,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全市的实际感染率更是低于这一数据。
蓝敏雄还提到,江门市部分市民的饮食习惯是导致肝吸虫病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市民应避免食用鱼生、虾生等食品,尤其是淡水鱼生。生熟砧板、碗碟要分开使用,经常吃鱼生的市民要定期到专业机构进行检查。加强食品卫生的管理,是预防感染肝吸虫病的关键措施。
值得一提的是,江门市已经将减少肝吸虫生存链作为防治的重点。今年,该市将重点督办乡村水厕改造,市财政为此提供补助。截至目前,已有部分市级和省级卫生村进行了厕所改造工程。这一举措旨在破坏肝吸虫的生存环境,从而达到防治的目的。
肝吸虫病是一种人畜共患、食物源性、地方性寄生虫病,江门市的防治措施体现了该市对公共卫生问题的重视和投入。希望通过持续的努力,江门市能够进一步降低肝吸虫感染率,保障市民的健康。
广东江门市在肝吸虫病防治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市民和有关部门应继续保持警惕,加强防治工作,共同维护公共卫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