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女性健康 >

非药品傍药伎俩

  • 女性健康
  • 2025-03-29 02:05
  • 来源:www.dataiw.cn
  • 女性健康

新华网乌鲁木齐报道,日期为4月21日,专项报道由记者王菲执笔。在这个时代,“傍名牌”“傍大款”的现象早已被人们所厌恶,另一种更为隐蔽的“傍药”伎俩却在消费市场上悄然滋生,让众多消费者屡屡陷入误区。

在最近的一次专项整治行动中,乌鲁木齐市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成功查获了一批“傍药”商品。这些被“傍”的药品,往往是市场上广受欢迎、口碑极佳的产品,例如益母草、金鸡胶囊以及万通筋骨胶囊等。在这些商品中,除了一部分明显的假冒产品外,更令人担忧的是那些打着“消字号”“健字号”“妆字号”的非药品。它们通过精心的包装和宣传,将自己伪装成药品,使得许多消费者难以分辨真伪。

据乌鲁木齐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透露,“傍药”伎俩通常有以下几种手段:

它们在外部和内部包装上与药品极为相似,几乎到了难以分辨的地步。一些非药品甚至模仿药品的包装图案和颜色。但仔细观察,你会发现其中微妙的差异。比如,一些非药品会在“胶囊、颗粒、片”等字眼上进行微妙的替换,或者在商品名称上做些手脚,只改动一个字,让人产生混淆。

有些产品直接使用与药品相同的通用名称,如“胶囊”“万通筋骨胶囊”“乐力”等。这些产品虽然与药品名称相同,但它们却打着“健”字号,实际上并非药品。

这些非药品还会在包装上标注与药品相同的治疗范围和功能,甚至公开宣传疗效,标明适应症等。按照相关法规,食品、保健食品或用品是不允许标注适应症和宣传主治功能的。

令人欣慰的是,通过这次的专项整治行动,乌鲁木齐市已经清理出了47个品种的冒充药品的非药品,并下架停售了709盒非药品。这一行动有力地打击了“傍药”行为,维护了消费者的权益。但消费者仍需保持警惕,增强对产品的辨别能力,避免再次陷入类似的消费陷阱。

下一篇:没有了

吃药打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