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人纷纷涌入大医院,市卫生部门紧急应对
深圳新闻网报道,近期甲流重症及死亡病例的频发,导致市民纷纷涌向市属的大型医院和专科医院。原本应是迅速应对急诊的门诊室,如今却变成了等待三四个小时的“慢诊”。针对这一现象,市卫生和人口计生委紧急召开会议,采取多项措施,确保病人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会议要求各医院延长门诊时间,增派医护人员到一线支援,提升对感冒发烧病人的治疗速度。市卫生部门的目光更为长远。他们明白,要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在于引导病人合理分流。市卫生部门呼吁轻症病例的患者前往社康中心和基层医院就诊,将大医院的医疗资源更多地留给重症和危重病例。
市卫生和人口计生委的副主任张丹通报了令人关注的数据:前天,我市多家大医院的内科、儿科门诊量达到了惊人的1.7万人次,与往年同期相比有着显著的增长。其中,市儿童医院的负荷最为沉重,一天接诊人数高达3671人,是同期接诊量的一倍。市人民医院、市二医院当日接诊量也突破了2000人次,北大深圳医院、市中医院、市妇幼保健院等也均突破了1000人次。
张丹表示,许多感冒发热的病人涌向大医院的趋势,不仅加大了这些医院的医疗资源压力,更影响到了重症病人的早期发现和救治。大医院的门诊人流量大,交叉感染的风险也随之增大,这对免疫力较低的儿童来说尤为不利。
为了应对这一局面,全市卫生系统正在积极开展甲流病例识别和救治的培训,确保基层医护人员也能识别和救治甲流重症病例。市卫生部门建议:轻症的感冒发烧患者可以选择前往社康中心和基层医院就诊;而那些重症、危重或有重症前兆的病人,则应选择到大医院进行诊治。这一举措既确保了医疗资源的合理分配,也大大提高了病人接受治疗的效率和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