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国首次生鲜乳质量安全监测中,农业部于本月十日发布的报告显示,我国生鲜乳质量安全状况表现良好。本次监测范围广泛,覆盖了北京等29个省份,涉及生鲜乳收购站达2259个,同时对运输车上的生鲜乳样品进行了抽检。令人欣慰的是,所有抽检的批次,包括来自内蒙古等奶牛主产省份的生鲜乳样品在内,均完全符合临时管理限量值规定,合格率达到了惊人的百分之百。这也充分说明了皮革水解蛋白在生鲜乳中的检出率为零。这一积极的结果,无疑为我国乳制品的质量安全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这份报告的背后,反映了农业部在乳制品安全领域的积极行动和不懈努力。自从三鹿事件发生后,农业部迅速应对,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生鲜乳收购站的专项清理整顿工作,原有的20393个奶站经过清理整顿后,保留下的16485个奶站都被纳入了严格的监管范围,并实施了驻站监管。为了规范生鲜乳的生产和收购,农业部还制定并实施了相关的法规标准,如《生鲜乳收购站标准化管理技术规范》。这些措施的实施,有效地打击了非法生鲜乳收购站,显著改善了生鲜乳的质量安全状况。
为了进一步提升我国乳制品的质量安全水平,农业部今年将继续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生鲜乳专项整治行动。这不仅包括实施《生鲜乳收购站标准化管理技术规范》和《全国生鲜乳质量安全监测计划》,还将按照标准核发生鲜乳收购许可证。鼓励生鲜乳收购站的规模化建设和标准化管理,加强对非法添加非食用物质的生鲜乳收购站的查处力度。农业部还将定期公布生鲜乳质量安全信息,以增强消费者对国产乳品的信心。这一系列行动充分展示了农业部对提升乳制品质量安全的决心和信心。我们相信,在农业部的严格监管和持续努力下,我国的乳制品行业将会越来越健康、越来越有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