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性哮喘的诱因多种多样,主要可分为两大类:聚合物生物学物质和低分子化学物质。目前已知的哮喘因子有250多种,但仍有许多可疑因子尚未确定。
在聚合物生物学物质中,主要有植物类如谷尘、面粉、大豆等;动物身体成分及其排泄物,如鸟蛋、牛奶等;昆虫类,如尘螨、谷螨等;以及酶、植物胶等。
低分子化学物质则包括异氰酸酯类、苯酐类、药物、木尘和金属等。其中,我国职业哮喘的范围主要包括异氰酸酯、苯酐、胺、铂复合盐和剑麻等。
职业哮喘根据不同的病理生理机制可分为免疫介导和非免疫介导。在免疫介导的患者中,有些患者在接触致哮喘因子后有潜伏期,可分为IgE介导型与非IgE介导型。前者主要由聚合物变应原和少数低分子量变应原诱发,后者仅由低分子量变应原诱发。
非免疫介导的患者则没有潜伏期,其哮喘可能是由气道炎症直接刺激,也可能是间接刺激肥大细胞、平滑肌细胞或神经纤维导致的。有趣的是,从事与聚合物变应原相关行业的职业哮喘从业人员往往具有特殊的体质,这种体质可能与他们的基因有关。
这些人员的体质使得他们接触致哮喘因子后容易发生哮喘,变应原物容易进入体内,B淋巴细胞反应异常增加,从而在接触变应原后形成过敏状态。当再次接触职业过敏原时,很容易诱发过敏和哮喘。这一系列的反应和机制,揭示了职业性哮喘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也为我们提供了更深入理解和研究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