枢椎骨折,这一医学领域的专业术语,描述了发生在齿状突基底部与双侧椎弓根之间的骨折类型。这些骨折的形态各异,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
一、Ⅰ型垂直枢椎骨折,这是一种相对常见的骨折类型。其形成机制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1. 当遭受的暴力比引起Hangman骨折的暴力略少并伴随一个小的轴向载荷时,会导致枢椎体部背侧部位的垂直骨折。
2. 如果受到主轴向压缩载荷与伸展暴力的复合作用,特别是在头部额头区域,将会引发一系列严重的骨折反应,包括椎体背部垂直骨折、C23椎间盘前部断裂,以及C2椎体前下缘撕裂等,同时伴有C1和C2大多数椎体的过度伸展。
3. 当弯曲暴力和轴向载荷作用于枕顶时,会造成C2椎体背侧垂直骨折、椎间盘断裂以及C2前移和前纵韧带撕裂等复合损伤。
4. 枢椎在后部受到屈曲和牵张暴力时,会发生椎体部分断裂等骨折现象。
5. 还有一个案例,是由于施加了急性过伸和旋转的暴力,导致枢椎发生类似的骨折。
二、Ⅱ型骨折是骨折线呈矢状方向的垂直枢椎骨折,具体表现为枢椎侧块骨折或枢椎上关节突骨折。这种骨折的产生是由于轴向压缩和侧屈暴力通过枕骨踝传递,进一步影响到环椎侧块,最终引发枢椎侧块的压缩性骨折。
三、Ⅲ型水平方向的枢椎体骨折,也就是齿状突出Ⅲ型骨折,此处就不详细描述了。每一类型的枢椎骨折都有其独特的形成机制,深入理解这些机制对于准确诊断和治疗相关病例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