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面对高致病性禽流感时,病情紧急且凶险。初期症状类似于普通流感,以高烧为主,体温高达39℃以上,持续1至7天,其中3至4天最为常见。伴随的症状包括流涕、鼻塞、咳嗽、咽痛、头痛和全身不适。部分患者还可能表现出消化道症状,如恶心、腹痛、腹泻及稀水样便等。而对于一些高致病性禽流感重症患者,病情进一步恶化可能导致肺炎、呼吸窘迫,甚至死亡。面对这样的健康威胁,我们该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做好预防工作呢?
我们要了解禽流感的传播途径。它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人们通过与被感染的家禽及其分泌物、粪便接触,或是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水源而感染。目前的研究表明,人类禽流感的发生只能由接触病禽引起,尚未发现人与人之间的传播证据。
任何年龄段的人都可能感染禽流感,但12岁以下儿童的发病率较高,病情也更为严重。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与死亡家禽或感染禽流感家禽密切接触的人群属于高危群体。
关于禽流感的病理变化,主要有三种类型:简单流感、肺炎型流感和严重并发症流感。在严重并发症的情况下,肺实变是主要病理变化,可能导致急性呼吸急迫综合征等严重后果。
那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如何预防高致病性禽流感呢?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至关重要。平时要加强体育锻炼,保持充足的休息,避免过度劳累,限酒,勤洗手,注意个人卫生,特别是在打喷嚏或咳嗽时要掩盖口鼻。
保持室内清洁也是预防禽流感的关键。使用可清洁的地垫,避免使用难以清洁的地毯。保持地面、天花板、家具和墙壁的清洁,确保排水道畅通。为了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应每天开窗两次通风,每次至少10分钟,或使用排气扇保持空气流通。我们要注意食品卫生,吃家禽和鸡蛋时要确保彻底煮熟,加工和保存食品时要注意生、熟分离。
在疫情期间,我们要尽量避免与家禽接触,特别是儿童和老人。注意对生活用具进行消毒,禽流感病毒对热、干燥、紫外线照射以及常用的消毒剂如汞、氯等非常敏感。如果出现发热和呼吸道症状,应戴口罩,尽快就医,并告知医生是否有外游或与家禽接触史。患病后,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和用药,多休息、多喝水,注意个人卫生。
通过这些预防措施,我们可以有效地降低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风险,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