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当人体抵抗力减弱时,疾病的侵袭便更加无情。当前,结核病的发病率呈爆发性流行趋势,特别是在人群密集的地方,其传染性更是无法忽视。那么,肺结核究竟有哪些表现?又容易与哪些疾病相混淆呢?
一、肺结核的症状表现:
1. 咳嗽:肺结核引起的咳嗽与普通感冒截然不同,普通抗生素对其束手无策,因此咳嗽症状持续两周以上应引起警惕。这种咳嗽多为刺激性干咳,与肺癌的症状颇为相似。
2. 痰中带血或咯血:肺结核作为肺部感染性病症,会导致炎症从而使红细胞渗出,因此可能出现痰中带血丝的现象。如病灶扩大,侵犯到肺小动脉,便会造成血管破裂,引发大量咯血。
3. 胸痛:肺结核常伴随着炎症性胸痛,通过听诊可听到胸膜摩擦的声音。
4. 发热:肺结核的发热多出现在午后,体温一般不超过39度,这种低热容易反复并且持续。
5. 夜间盗汗:在睡眠中,患者会明显感觉到出汗,尤其是在夜晚睡着后,房间温度不高的情况下也会出汗,醒后通常不再出汗。
二、肺结核易混淆的疾病:
1. 肺癌:中心型肺癌在肺门处也可能出现结节或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且症状包括胸痛、咳血、体重下降等,容易与肺结核混淆。但肺癌一般无发热症状,除非伴有感染时可能发热,通过活检可以明确区分。
2. 肺炎:普通细菌性感染、支原体、病毒等引起的肺部感染与肺结核的早期浸润表现相似。细菌性肺炎出现大叶性病变时,甚至可能与结核性干酪肺炎混淆。一般的肺部感染通过抗生素治疗,症状和影像学表现均会有所改善,而肺结核则对抗菌药物无效,需要特定的抗结核治疗。
3. 肺脓肿:空洞型肺结核常与肺脓肿相混淆。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肺结核患者痰结合分支杆菌检测为阳性,而肺脓肿患者则为阴性。肺脓肿起病较急,体温较高,通常超过39度。
鉴于肺结核的传染性,我们应积极发现、干预并治疗。在抗结核药物治疗过程中,务必保证药物足量、足疗程使用,任何擅自停药的行为都可能带来不良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