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指甲,又称为甲癣,是一种常见指甲疾病。其临床表现因发病类型不同而各异,具体可表现为指(趾)甲变色、浑浊、表面凹凸不平、甲板和甲床分离等现象。
指(趾)甲变色是灰指甲最明显的症状之一。对于白色浅表性灰指甲,真菌从甲板表面直接侵入,生长在表浅层,导致甲板出现白色不透明、边缘清楚的斑或横沟。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病变部位会逐渐扩大或融合,颜色可能从白色转变为黄白色,甚至黑色。
甲板和甲床分离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灰指甲类型——远端侧位甲下型的典型表现。这种类型的灰指甲先感染甲周远端和侧缘的皮肤角质层,然后逐渐延伸到甲床。随着炎症范围的扩大,甲板与甲床之间出现分离。
近端甲下型灰指甲则表现为表面凹凸不平。在这种类型中,患者通常免疫力较低,真菌从近端的假小皮质层入侵。病情发展后,甲半月部白斑逐渐外移并扩大至甲板,导致甲半月和甲根部变得粗糙、增厚,并出现凹凸不平,甚至破损,常常伴随甲沟炎的发生。
全甲损毁型灰指甲是各类型灰指甲的进一步恶化,表现为全甲板受到侵蚀、破坏、脱落,甲床异常增厚等。
当患者出现以上类似症状时,应尽早治疗以控制病情。临床上通常使用抗真菌药物进行治疗,如亮甲复方聚维酮碘搽剂,能够有效杀灭致病菌并抑制真菌再生。患者还应注意私人物品的单独放置和使用,以避免发病期间的交叉感染。早早地采取适当的措施,不仅能有效治疗灰指甲,还能防止其进一步恶化,保护指甲的健康与美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