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血,如同某些女性的影子,始终相伴。调查显示,在500多名女性中,贫血的患病率高达23.77%,其中缺铁性贫血尤为普遍。对于缺铁性贫血,我们需要从日常食物中摄取铁元素以补充。下面,让我们详细探讨缺铁性贫血的预防和补充方法。
目录:
小儿缺铁性贫血的预防
缺铁性贫血怎么补
如何确诊缺铁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的原因
缺铁性贫血的症状
一、小儿缺铁性贫血的预防:
母乳喂养是最佳选择,因为母乳中的铁虽然不够,但易于吸收。若无法进行母乳喂养,应选用强化铁配方奶。从婴儿4-6个月起,需加铁于食物中。对于足月婴儿,每日加1-2次含铁谷类;对于早产或低体重婴儿,从3个月起就要开始加铁。人工喂养的婴儿,若喂养不含铁的牛奶,总量不得超过750ml,以保证含铁饮食的摄入。对于儿童与成人,每斤面粉中应加入13-16mg的铁。定期进行贫血普查,对轻度贫血的婴儿及早治疗,并对正常低限的婴儿给予铁剂预防。
二、缺铁性贫血怎么补:
1. 龙眼肉:除了富含铁质外,还含有维生素A、B和葡萄糖、蔗糖等,既能补血又能治疗健忘、心悸、神经衰弱等。
2. 胡萝卜:含有维生素B、C和胡萝卜素,对补血极有益。
3. 黑豆:含有丰富的铁质,可以煮汤或炖鸡食用。
4. 发菜:虽然颜色不好看,但铁质含量较高。
5. 菠菜:含有丰富的铁质和胡萝卜素。
6. 金针菜:含铁量极高,同时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等营养素。
三、如何确诊缺铁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是由于体内贮存铁缺乏影响血红素合成引起的贫血。其诊断标准为贫血为小细胞低色素性,并伴有明确的缺铁病因,如铁供给不足、吸收障碍、需要增多或慢性失血等。血清(浆)铁小于10.7微摩尔/升。
缺铁性贫血的原因和症状这里暂不详细列举,接下来我们会为大家详细解读。让我们关注健康,从了解自己的身体开始。缺铁性贫血的诊断指标与原因解析
对于缺铁性贫血的诊断,关注以下指标将具有关键性的参考价值:
① 总铁结合力超过62.7微摩尔/升;
② 运铁蛋白饱和度低于15%,若低于10%则具有确切意义;
③ 细胞外铁明显减少或消失,范围在0-十之间;
④ 铁粒幼红细胞少于15%;
⑤ 红细胞游离原卟啉高于500微克/升;
⑥ 血清铁蛋白低于16微克/升;
⑦ 经过铁剂治疗6周后,若血红蛋白上升超过10克/升,表明治疗有效。
若符合上述指标中的至少两条,即可考虑为缺铁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的原因探究
铁是红细胞内血红蛋白生成的必要原料。缺铁性贫血的出现,往往意味着机体的铁需求与供给之间出现了失衡,导致体内储存铁耗尽,进而引发红细胞内铁缺乏。这种情况实际上并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而是其他病症的一个重要信号,可能是疾病引起重视或引导患者就医的首发表现。
在特定的生理阶段,如怀孕和哺乳期,由于生理性铁需求增加,如果铁的补充没有跟上,很容易引发缺铁性贫血。对于更年期女性,月经情况尤为重要。宫内节育环、子宫肌瘤、月经失调导致的月经量过多也可能是缺铁性贫血的诱因。消化道出血和消化道肿瘤也是导致缺铁性贫血的原因之一。
孕妇缺铁性贫血的症状表现
孕期,准妈妈和胎儿都需要充足的营养元素,其中铁元素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当孕妇出现缺铁性贫血时,会有以下症状:
1. 轻度贫血的孕妇可能没有任何明显症状。
2. 中度贫血的孕妇可能会出现面色苍白、眼睑泛白,伴随头昏眼花、视力模糊,容易感到疲倦等症状。
3. 严重贫血的孕妇可能会感到呼吸困难。
4. 若不及时治疗,发展成缺铁性贫血后,不仅会使孕妇免疫力降低,早产概率增加,还会对胎儿的生长发育和认知能力造成影响,严重者甚至可能导致胎儿死亡。对于孕妇而言,关注铁元素的情况,保持营养均衡十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