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女性健康 >

孩子手足口病如何预防

  • 女性健康
  • 2025-01-14 09:23
  • 来源:www.dataiw.cn
  • 女性健康

手足口病,一种主要由肠道病毒引发的疾病,特别是在4岁以下的儿童中较为常见。每当夏秋之交,此病便会有所发病,而9月为其高峰期。典型的起病过程往往以中等热度发热开始,体温常在39℃以下,随后出现咽痛、流口水、拒食等症状,嗓子里还会长出一些小水泡。大部分没有并发症的患儿,通常一周左右就能痊愈。少数患儿可能会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并发无菌性脑膜炎和皮肤继发感染,但极少留下后遗症。那么,如何预防孩子患上手足口病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吧。

目录

手足口病病因

手足口病症状

孩子手足口病的预防方法

手足口病治疗重点

手足口病的饮食方案

手足口病病因

手足口病主要由肠道病毒引发,其中柯萨奇病毒A16型最为常见。其他柯萨奇病毒A株和肠道病毒71型也可导致此病。这些病毒主要通过污染的食物、饮料、水果等,经口进入体内,在肠道内增殖。口蹄疫病毒也与手足口病有关,它可以通过直接接触患病动物或挤奶时,通过皮肤微小伤口进入人体。

手足口病症状

手足口病的潜伏期通常为3至5天,初期可能出现低热、全身不适、腹痛等症状。随后,口腔、咽、颊黏膜、舌、齿龈等部位会出现疼痛性水疱,周围绕以红晕,破溃后形成小溃疡。手足也会出现皮疹,以手足的背侧面和手指(趾)背侧缘最为常见。臀部及肛门附近也可见到皮疹。个别儿童可能出现泛发性丘疹、水疱,并伴随无菌性脑膜炎、脑炎、心肌炎等症状。经过良好,一般全病程约5至10天,多数可自愈,预后良好。

在手足口病发生时,病儿常以发热起病,热度不等,有的不发热,但低热者居多。病儿还常伴有流涎、流涕、口痛、咽痛及厌食等症状。临床特征以口腔、手足疱疹为主,口腔疱疹多见于舌、颊黏膜、硬腭、口唇、咽及扁桃体。手足口病的皮疹多见于手足远端及下肢臀部等部位且一年四季均有可能发病,但以夏秋季较多见。其潜伏期一般为三到八日不等。孩子手足口病的预防方法

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传染病,了解预防措施至关重要。以下是具体的预防建议:

个人预防措施:

1. 饭前便后、外出后,应使用肥皂或洗手液给孩子洗手。避免让孩子喝生水、吃生冷食物,并避免与患病的小朋友接触。

2. 家长在更换尿布或处理粪便后都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

3. 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要彻底清洗。

4. 在本病流行期间,避免带宝宝去人群密集、空气流通差的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5. 一旦孩子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居家治疗的孩子,父母要做好隔离措施,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粪便进行消毒处理。轻症患儿可在家休息、治疗,以减少交叉感染。

手足口病的治疗要点

手足口病的治疗要根据临床各期的不同病理生理过程来采取相应的救治措施。

临床分期治疗:

1. 第1期:以对症治疗为主,无需住院治疗。

2. 第2期:使用脱水利尿剂降低颅内高压,适当控制液体入量,并密切观察可能发展为危重型的高危因素。

3. 第3期:应收入ICU治疗,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和氧疗,酌情使用丙种球蛋白和糖皮质激素。

4. 第4期:在第3期治疗基础上,进行正压通气或高频通气,并根据病情应用相关药物。

5. 第5期:给予支持疗法,促进各脏器功能恢复,必要时进行长期机械通气治疗。

手足口病的饮食方案

面对环境污染和传染性细菌的挑战,手足口病的饮食方案至关重要。

饮食建议:

1. 手足口病病初:以流食为主,如牛奶、米汤等,少量多餐,食物应避免过烫、过凉、过咸、过酸。可以使用吸管减少口腔不适。

2. 手足口病烧退、嘴疼减轻后:饮食以泥糊状为主,如牛奶香蕉糊等,营养丰富且易于消化。

3. 手足口病恢复期:饮食可适量增加,但要注意精、营养高。大约十天左右,可以逐渐恢复正常饮食,但要荤素搭配合理。

吃药打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