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皮,源自芸香科植物橘Citrus reticulata Blanco及其栽培变种,为干燥幼果或未成熟果实的果皮。其采集时间分为两个阶段:5~6月采集自落的幼果,晒干后称为“个青皮”;7~8月采收未成熟的果实,晒干后四剖为瓣,习称“四花青皮”。接下来,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青皮的功效与作用、生理特性、功能主治以及选方,并探讨其与陈皮的区别。
目录概览:
一、青皮的功效与作用
青皮富含挥发油类、黄酮类橙皮苷以及对羟福林等成分。其煎剂能对抗乙酰胆碱和氯化钡所致的离体兔肠痉挛性收缩,对十二指肠的收缩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于心脑血管系统疾病,青皮注射液能增强心室收缩幅度,尤其是心率较慢的心脏,其增强心肌收缩力的作用更为显著。青皮的祛痰作用有效成分为柠檬烯。
二、青皮的生理特性
四花青皮呈长椭圆形,表面灰绿色或黑绿色,质稍硬,断面有油室。个青皮则呈类球形,表面有细密凹下的油室,质硬。两者均产于福建、浙江、广东等地。传统论述认为青皮能治疗胸膈气逆、胁痛、小腹疝气等病症。
三、青皮的功能主治
青皮具有疏肝破气、散结消痰的功效,可用于治疗胸胁胃脘疼痛、疝气、食积等病症。在中医典籍中,青皮被广泛应用于治疗肝气不和、心胃久痛不愈、食痛饱闷等病症。
四、青皮的选方
青皮在中医临床上有多种应用方式。例如,可与白芥子、苏子等配伍,治疗肝气不和、胁肋刺痛;与玄胡索、甘草等配伍,治疗心胃久痛不愈;还用于疝气冲筑、小便牵强作痛等病症的治疗。
五、青皮与陈皮的区别
青皮与陈皮的来源相同,但加工阶段不同。两者的功效也有所不同,青皮多用于疏肝破气,而陈皮则多用于和胃理气。在选方应用上,两者也有所区别。具体区别需根据患者病情及体质进行选择。
青皮作为一味中药,具有多种功效与作用。在了解青皮的生理特性、功能主治及选方后,我们可以更合理地应用青皮来治疗相关疾病。在使用青皮时,还需注意与陈皮的区别,根据具体病情进行选择。在浩瀚的中药材世界里,今天我们要深入探讨两种常见且重要的药材——《医林集要》中的青皮与陈皮。
青皮,它在初夏的微风中悄然成熟,5至6月,人们轻轻收集那些自落的幼果,晒至干燥,称之为“个青皮”。而在夏日的热烈中,7至8月,未成熟的果实被细心采摘,果皮纵剖成四瓣,晒至干燥后被称为“四花青皮”。它们的味道苦中带辛,性质温和,如同初春的微风,温暖而亲切。它们归于肝胆胃经,功能强大,能疏肝破气,消积化滞。在古老的《本草纲目》中,青皮被赞为治疗胸膈气逆、胁痛、小腹疝痛的神物,更有消肿、疏肝胆、泻肺气的功效。
而陈皮,则是另一种风味。它来自于成熟的果实,经过三年的晒干或低温干燥,更显沉稳。它的味道同样苦中带辛,性质温和。它归于肺脾经,功效以理气健脾、燥湿化痰为主。在古老的医药经典中,陈皮被誉为能够治疗多种疾病的良药,《本草纲目》中详细描述了其理气燥湿之功,能疗呕哕反胃、时吐清水、痰痞、痰疟等疾病。
谈及二者的异同,陈皮与青皮的性质都是温和的,但陈皮成熟稳重,应用广泛,行遍大部分脏腑;而青皮则色青上行疏通,主要入肝胆,能够疏肝破气、消积化滞。它们在中医领域各有独特的地位和作用。无论是青皮还是陈皮,它们都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宝贵礼物,值得我们珍视和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