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肾病发展到肾衰竭是一个严重的健康威胁。专家指出,肾衰即肾功能衰竭,是对肾功能的评估。那么,肾衰究竟是怎样的情况呢?下面我们将为您详细介绍导致肾衰的五大病因及其相关护理与预防措施。
目录:
慢性肾衰竭的发病早期信号
导致肾衰的五大病因
肾衰竭疾病的保健护理措施
预防肾衰竭的措施
肾衰竭的常见治疗方案
一、慢性肾衰竭的发病早期信号
1. 困倦乏力:这可能是肾病早期的表现,容易被忽视,因为其原因多种多样。
2. 面色泛黄:这是由贫血导致的,由于表现的发展缓慢,长时间内不会出现明显的反差。
3. 浮肿:这是较易觉察的症状,由于肾脏无法清除多余水分,导致液体滞留在组织间隙。
4. 尿量改变:肾脏滤过功能下降,部分病人尿量会逐渐减少。
5. 高血压:肾功能受损时,会出现钠和水的潴留,另外肾脏也会分泌升高血压的物质。
6. 胃口不佳:这是由毒素潴留影响消化功能所致。
二、导致肾衰的五大病因
1. 失治误治:在肾病治疗中,若方法不当或用药不当,会伤及脾肾,造成肾气损伤。
2. 烦劳过度: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或过度饮酒、房劳等都会损伤肾气,导致脾肾两虚。
3. 饮食不节:暴饮暴食、长期饥饿、偏食、饮酒过度等都会损伤脾胃,进而影响肾的功能。
4. 外邪侵袭:寒邪、湿邪等外邪入侵,可导致脾胃失运,进而损伤肾脏。
5. 情志所伤:长期忧思恚怒,肝气郁结,横逆克脾土,或肝郁化火,灼伤肾阴,导致肝肾阴虚。
三.肾衰竭疾病的保健护理措施到底有什么
1. 知识上的护理:患者和家属需要了解肾病及肾衰竭的相关知识,如病症的表现、治疗方法、护理要点等。
2. 饮食护理:根据患者病情制定合适的饮食方案,限制蛋白质、盐等摄入,减轻肾脏负担。
3. 心理护理:肾衰竭患者往往有焦虑、恐惧等心理,需要进行心理疏导,增强治疗信心。
4. 防治感染:肾衰竭患者免疫力较低,易感染,需注意个人卫生,避免感冒等。
5. 定期检查:定期到医院进行肾功能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肾功能异常情况。
四、预防肾衰竭的措施
1. 早期发现和治愈肾脏疾病:定期进行肾功能检查,及时发现并治疗肾脏疾病。
2. 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某些药物对肾脏有损害,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3. 饮食调整:保持低盐、低蛋白饮食,减轻肾脏负担。
4. 控制血糖和血压:高血糖和高血压都会加重肾脏负担,应控制血糖和血压在正常范围。
5. 避免感染:感染是引发肾衰竭的常见原因,应注意个人卫生,避免感冒等感染。
五、肾衰竭的常见治疗方案
1. 药物治疗:使用利尿剂、降压药等药物改善症状。药物治疗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方案。 一般来说越早治疗越好以防止病情恶化,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透析治疗和肾移植手术等。二、饮食上的护理
对于肾衰竭患者,饮食调整至关重要。他们应遵循低蛋白、高钙、高铁、高维生素、低磷的饮食原则,尤其要减少植物蛋白的摄入。对于那些尿量偏少的患者,还需严格限制水、钠、钾盐的摄入。在保持低盐的还要注重高维生素的饮食,确保摄入充足的营养。病情稳定前,患者需要绝对卧床休息,待情况好转后,经医师许可,可逐步增加活动量。
三 生活中的护理
1. 减轻水肿:每日定时称重,精确记录出入液量,严格控制液体的摄入。
2. 充足休息:患者应当卧床休息,避免过度劳累,让身体得到充分的恢复时间。
3. 预防感染:病室应经常通风并消毒,日常操作要严格遵循无菌原则。患者应避免前往公共场所,如出现皮肤瘙痒,应听从医师建议,避免自我抓挠。
4. 出院指导:患者需定期复查肾功能、血清电解质等,准确记录每日的尿量变化。
预防肾衰竭的措施
预防肾衰竭的关键在于早期识别并干预。对于糖尿病、高血压、难治性肾病等潜在疾病,应积极进行治疗,防止其发展为慢性肾衰。在治疗过程中,还需加强随诊,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对于已处于慢性肾衰阶段的患者,应按时服药、定期复诊,每3到6个月进行一次检查,这既是“二级预防”也是“三级预防”。肾衰竭患者需特别注意感冒和感染的影响,这些疾病可能破坏肾功能。生活应有规律,适当锻炼以增强免疫力,同时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流通,注意保暖。饮食宜清淡,避免烟酒、辛辣、煎炸食品。感染发生时,应及时就医并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肾衰竭的常见治疗方案
肾衰竭的治疗不应单纯依赖排物。若多次使用排物后病情未得到控制,应考虑其他治疗方式。面对症状时,除了利用药物控制外,还需结合临床检验指标如Scr、Bun来深入了解肾脏的病理损伤及病情发展的根本原因。这涉及到肾脏纤维化的三个阶段:炎症反应期、纤维化形成期、斑痕形成期。只有同时针对这三个阶段进行治疗,才能有效控制病情进展。临床上的排只能暂时帮助排出部分肠道毒素,但未能抓住疾病的核心问题,因此治疗效果有限,病情仍可能持续恶化。Scr、Bun的存在实际上就是肾脏纤维化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