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性厌食症是一种精神性进食障碍,常见于青少年女性。由于其症状与神经性贪食症相似,经常被人们混淆。以下是关于神经性厌食症的详细解析:
<目录>
厌食症的检查项目有哪些
如何治疗神经性厌食症
厌食症的症状有哪些
厌食症的病因是什么
小儿厌食症的饮食误区有哪些
目录>
一、厌食症的检查项目:
厌食症患者往往会出现明显的体重下降,低于正常体重的至少四分之一或标准体重的至少三分之一。检查过程中还会关注患者是否有进食障碍的迹象,如食量明显少于常人,节食导致的体重急剧下降等。患者还可能出现对体重的过度担忧和焦虑等心理症状。闭经也是女性患者常见的症状之一。医生在诊断时会排除其他可能导致厌食的身体或精神疾病。
二、如何治疗神经性厌食症:
心理因素与小儿厌食症
在7-14岁的儿童中,心理因素引起的厌食症状占据相当大的比例。随着社会的节奏逐渐加快,家庭事件、社会及学校的竞争压力给儿童带来情绪变化,使得饱食中枢兴奋性增高或相对增高,导致胃肠消化液减少,胃肌张力下降,从而引发厌食。可见,心理因素对于小儿厌食的影响不容忽视。
饮食无节制也是导致小儿厌食的重要原因之一。一味让孩子过多食用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超出了小儿身体的消化吸收能力,容易造成积食或伤食。实际上,绝大多数的厌食都与饮食不节有关。特别是在4-6岁的儿童中,偏食、多吃冷食等饮食习惯引起的厌食较为常见。在这一阶段,家长应该发挥榜样作用,均衡孩子的膳食,避免不良饮食习惯,确保孩子正常发育。
气候因素也会影响孩子的食欲。天气过热或湿度过大可能会引发孩子的神经调节功能和消化液分泌的问题,导致食欲不振。一年中夏季往往是孩子胃口不佳的时期。
除此之外,疾病也是导致小儿厌食的重要因素。从伤风感冒到胃肠、肝肾等疾病,大多数疾病都会导致孩子的食欲下降。特别是患有胃肠炎、消化性溃疡、肝炎或结核等疾病的孩子,厌食症状表现得尤为突出。服用某些药物,如红霉素、磺胺药物等,也可能因对胃粘膜的刺激作用而导致孩子厌食。过度服用钙片、维生素A或D等营养品也可能引起食欲减退。
关于小儿厌食症的饮食误区,首先要注意出生后喂养不当可能造成消化道功能紊乱。在婴儿期,单一的喂养方式,缺乏纤维素、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补充,可能导致婴儿出现大便干结、舌体味蕾扁平等问题,从而影响食欲。育儿无方、进食不当也是造成小儿厌食的重要原因。一些家长希望孩子长得健壮,过度补充营养品,但宝宝的消化功能有限,长期超负荷会导致食欲下降。另一方面,有些家长采用充填式喂养方法,过量喂食或勉强进食,可能引发宝宝厌食心理。正确的育儿方式应该是科学喂养、适量营养、尊重宝宝的食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