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药物的世界里,用水送服是一个日常且重要的步骤。并非所有的药物都适合用热水来送服。一些药物在与热水相遇后,可能会丧失其活性,削弱药效,甚至失去治疗作用。那么,哪些药物在服用时需要注意用水的问题呢?
一、有些药物不宜用热水送服
维生素C是其中之一。热水会使其丧失活性,失去原有的营养作用。活菌制剂如双歧杆菌,对温度敏感,热水可能会杀灭活菌,使药物失去治疗作用。助消化酶制剂如胃蛋白酶合剂、多酶片等,其活性蛋白质遇热易凝固变性,影响助消化功能。还有胶囊型药物,热水送服可能会使胶囊溶化,刺激胃黏膜和食道,减弱或失去治疗作用。对于这些药物,建议使用温开水(不高于40℃)或凉开水(约25℃)来送服。
二、有些药物服用时要少饮水或不饮水
治疗胃溃疡的药物是其中之一。这类药物进入胃后会变成无数不溶解的细小颗粒,覆盖在受损的胃黏膜上形成保护膜。过多饮水会稀释药物,减弱保护作用。蒙脱石散也有类似的效应,其强吸附力能够固定消化道内的病毒、病菌及其产生的毒素、气体等。苦味健胃剂复方龙胆酊则是利用其苦味促进消化,过多饮水会冲淡苦味降低药效。
对于止咳糖浆、蜜炼川贝枇杷膏等药物,服用后会有部分药液停留在咽部形成保护性的薄膜,缓解咳嗽等症状。含服复方草珊瑚等药物时,需要尽量贴近咽喉,使局部药物保持较高的浓度。而硝酸甘油、速效救心丸等舌下含服药物,更是通过舌下毛细血管吸收,含服过程中切忌饮水。
在服用药物时,我们应当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了解药物的性质,选用适宜的水温和水量来送服药物,以充分发挥药物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