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健康日”网站报道,长期服用或大量摄入对乙酰氨基酚可能对肝脏造成伤害,然而大多数人却对此毫不知情。他们不清楚该药物的最大剂量,也不明白哪些药物中含有这种成分。目前,过量服用对乙酰氨基酚已成为美国急性肝衰竭的主要原因。
一项由密歇根州医科大学开展的研究发现,大部分使用过含对乙酰氨基酚药物的患者并不知道其最大服用剂量。更令人震惊的是,超过60%的受访者表示,从未有人告知他们关于最大剂量和可能的不良反应。而在中国,情况同样不容乐观,《生命时报》记者在北京市一家药店的随机调查得到了类似的结果。
对乙酰氨基酚,也被称为扑热息痛,是一种常用的解热镇痛药。它在多种止疼药、退烧药和感冒药中均有存在,如散利痛、必理通等。由于其广泛的存在,许多人认为它是一类非常安全的药物。
过量摄入对乙酰氨基酚可能导致一系列不良反应,包括粒细胞缺乏、血小板减少、贫血、过敏性皮炎和肾功能损害等。除了这些常见的副作用,最近还有报道指出,对乙酰氨基酚可能会引起男性患者的血压升高。在临床上,最为常见的是对肝脏的损伤。
虽然有些患者只服用了少量的药物就出现了严重的肝损伤,这可能与个体差异有关。但如果按照说明书建议的剂量服用,很少会出现肝损伤。但如果长期大量服用,肝功能异常的情况会明显增加。如果在服药后出现任何异常,应尽快就医。
对于不同的人群,控制对乙酰氨基酚的剂量尤为重要。对于成人来说,一天的最大剂量不应超过4克,治疗发烧的疗程通常不超过3天,止疼则不宜超过10天。对于儿童,需要根据年龄或体重精确计算剂量。而对于老年人以及孕妇,由于肝肾功能的特殊性,剂量也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
博禾医药提醒广大市民:由于对乙酰氨基酚广泛存在于许多复方制剂甚至中成药中,因此在服药前务必仔细阅读说明书。避免同时使用多个含有对乙酰氨基酚的药物,并且要注意累加各个药物中的含量,以防药物过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