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今社会,高血压已成为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国家心血管疾病调查中心的数据显示,我国高血压患病率高达23%,每五人中便有一位高血压患者。令人担忧的是,高血压的控制率仅为10%,超过六成的患者没有得到有效的治疗。面对这些数据,我们不禁要问:为何高血压患病率如此高?高血压患者在认识和治疗中又存在哪些误区呢?
让我们理解何为高血压病。简单来说,就是血压长时间维持在较高的水平。正常的血压范围应在80-120mmHg之间。对于高血压患者而言,这一数值往往超过正常范围。患者可能会出现头晕、头痛、心悸等症状,甚至可能伴随心、脑、肾等器官的功能损伤。除去遗传因素,大约30%的高血压患者外,其余患者的患病风险与其不良生活方式息息相关。
那么,哪些不良生活习惯容易导致高血压呢?
第一,精神压力大。长期处于精神紧张、焦虑、易怒状态的人,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更高。保持心态平和十分重要。
第二,肥胖与超重问题。超重和肥胖人群患高血压的风险是常人的三倍,同时患糖尿病、冠心病等疾病的风险也随之增加。维持健康的体重对预防高血压至关重要。
第三,酗酒和吸烟的不良习惯。中的有害物质会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过程,而大量饮酒和摄入过多的饱和脂肪酸也会使血压升高。限酒是预防高血压的重要措施。
第四,高盐饮食也是导致高血压的罪魁祸首之一。不合理的饮食结构,尤其是摄入过多的盐,会增加高血压的患病风险。我们应该控制每日的盐摄入量在推荐的5g以内。
在高血压的治疗过程中,患者也容易出现一些误解。例如认为高血压无所谓,忽视其背后的危害;迷信所谓的偏方,认为可以根治高血压;仅依靠改善生活方式就能治愈高血压,忽视药物治疗的重要性;以及在症状不明显或血压正常时停止用药,这往往会加重高血压的发病。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变化,高血压等慢性疾病的发病与个人因素息息相关。预防高血压远比治疗高血压来得容易。我们应该深入了解高血压的相关知识,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并遵循专业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有效地控制高血压,维护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