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出现一例霍乱病例,及时得到有效控制
人民网北京消息,7月11日,武汉市武昌区卫生健康局通报了一则重要消息。在7月9日晚间,武昌区疾控中心接到某医院的报告,指出武汉大学内出现一例感染性腹泻病例。该病例以呕吐腹泻为主,伴随低热症状。经过严格的血清学凝集试验,该病例被确诊为霍乱,但毒力基因呈阴性。
在得知消息后,武昌区卫生健康局立即行动,组织专业机构对相关人员进行采样检测与跟踪管理,并对相关场所采取了临时封控管理和全面的消毒处置措施。目前,尚未发现新增病例,疫情防控工作正在有序进行。
那么,霍乱究竟是什么?其传染源又是什么呢?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官网资料显示,霍乱是一种烈性的肠道传染病,被列为我国甲类传染病。其病原体——霍乱弧菌,会随病人的粪便排出体外,从而污染水源和食物。当人群摄入这些被污染的水或食物后,极有可能在1~2天内(甚至几小时)感染发病。苍蝇、蟑螂等 also可能成为霍乱弧菌的传播媒介。
典型的霍乱症状包括突然的腹泻,排出大量米汤样或清水样的大便,通常没有明显的腹痛。呕吐多发生在腹泻之后,也有部分患者并无呕吐症状。由于大量水分从大便中丢失,患者可能会在极短的时间内出现脱水、虚脱等症状,甚至小腿肚子抽筋。
对于霍乱病例,及时的治疗至关重要。患者应该立即饮用大量的淡盐水或口服补液盐(使用安全水冲开),并尽快送往医院接受治疗。在治疗及时的情况下,患者往往能够迅速恢复。
预防霍乱的最佳策略是注重饮食卫生,如饮用开水、确保食物煮熟或洗净。保护水源、妥善管理粪便,以及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良好习惯,也是预防霍乱传播的关键。武汉大学及武昌区的应对措施展示了我国对于传染病防控的高度重视和严谨态度,确保疫情不会进一步扩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