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关于卫生部拟实施的“医患双向签字拒红包”规定在社会各界引发了广泛的讨论。面对这一举措,人们不禁要问,这纸上的协议真的能够解决医疗腐败的问题吗?单纯的“医患桌上签字”真的能够阻止桌下的“交易”吗?
在当前社会,医患之间送收红包已经成为一种潜规则,而这部协议真的能够约束这种“收红包”的行为吗?恐怕效果有限。这一措施可能会使收红包的行为从明处转向暗处,转为“桌下”交易。对于尚有良知和职业操守的医生,这种协议或许能形成一定的约束,但对于那些无良医生来说,这种协议可能只是让他们觉得幼稚和可笑。
要让“医患双向签字拒红包”真正起到作用,我们首先需要深入了解收红包现象背后的根本原因。医患之间收送“红包”的尴尬现象,其实源于彼此之间的信任缺失。在很多患者看来,只有给医生送上红包,医生才会尽心尽责地为自己治疗。而这种想法,正是源于一些医生的不当行为,如收红包等,导致的信任危机。
收红包的现象还与我们国家的传统习俗有关。为了表示感谢而给医生送礼,为了让医生关照自己的亲友而送红包,这种现象让医生处于十分尴尬的境地:收也不是,不收也不是。要杜绝此类现象,除了医生要自觉遵守行为规范外,公民也要约束自己的行为。
送收红包的现象已经存在很长一段时间,想要消除这种现象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医生的微薄收入也是导致他们“收红包”的一个重要原因。要真正约束医患双方的行为,我们需要在制度上制定更加严格的惩罚措施。例如,对于医务人员来说,收红包相当于利用职务之便收受贿赂,触犯了刑法,应该受到严厉的处罚。对于患者来说,送红包也是行贿行为,应该受到相应的处理。
只有让医患双方都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才能真正杜绝收红包的现象,缓解紧张的医患关系。我们也应该提高医务人员的待遇,让他们不再依赖额外的收入来维持生活,从而减少收红包的动机。相信在多方面的共同努力下,“医患双向签字拒红包”这一举措定能发挥出更大的作用,为医疗行业的健康发展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