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生活常识 >

上海医改:以百姓需求做好资源布局“加减法”

  • 生活常识
  • 2025-04-15 14:11
  • 来源:www.dataiw.cn
  • 生活常识

生活在宝山区的葛桂林大爷的医路历程

六年前,当我搬到宝山区顾村时,我心中最担心的便是突发的疾病。现今,我在家门口的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北院看病,深感放心与省心。

葛桂林大爷,一位心血管病患者,向我分享了他的就医体验。自医院开业以来,这里已经为他提供了超过一个月的医疗服务。从1月5日起,这家医院实施了医药分开,这对于每周需要配药200多元的他来说,意味着每次看病能省下30多元的药费。

上海,作为全国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之一,始终以满足群众需求为出发点。近年来,上海大力推进医疗资源的优化布局,旨在填补郊区优质医疗资源的“洼地”。在服务功能上,推动现有资源向老年护理、康复医学等紧缺领域转化倾斜。这一切的努力,都是为了通过医改让百姓得到更多的实惠。

经过新一轮的三年医疗机构建设,上海已经开张运行了4家新建三级医院,3家郊区中心医院即将提升等级,还有1家三级医院全新搬迁,优质医疗资源成功落户远郊。如今,上海的每一个郊区县都至少拥有一家公立三级医院,极大地改善了郊区群众看病路远的状况。

在郊区医疗资源不断增加的上海严格控制中心城区医疗机构的规模。除国家级的临床科研基地和医学中心建设需求外,原有三级综合医院不再增加床位。

随着老龄化的加剧和慢性病的频发,上海对老年护理、康复医学等需求日益旺盛。为此,卫生、医保、财政、物价等部门出台鼓励政策,引导符合条件的二级医院转型为康复或老年护理机构。目前,已有2家医院成功转型为康复医疗机构。

据调查显示,70%的癌症晚期病人需要居家宁养。为此,上海在17个区的18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立了“舒缓疗护”病区,为这些患者提供止痛、心理安抚等服务。在这些病区,病房整洁温馨,医护人员言语轻柔,为病人提供全方位的关怀。

在静安区静安寺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徐慧明告诉记者,他们转化的舒缓疗护病区床位数一直满载,还有很多晚期癌症患者前来咨询、排队等待入院。这一切,都是为了让患者感受到家的温暖和医疗的关怀。

下一篇:没有了

吃药打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