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H7N9病毒在今年四月的初露端倪,时隔三个月,虽然它的威胁似乎有所减弱,但我们真的能够安心认为它已经远离我们了吗?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公布了一项令人关注的研究。国内顶尖的禽流感研究专家陈化兰及其团队发现,H7N9病毒在侵入人体后发生了基因突变,可能通过飞沫高效传播,存在人间大流行的风险。这一发现,是否意味着H7N9病毒的威胁再次卷土重来?
陈化兰作为国内顶尖的禽流感研究专家,她领导的科研团队进行了系统检测,揭示了H7N9病毒在人体内的神秘面纱。今年的H7N9禽流感疫情已导致百余人感染,而病毒能否在人与人之间传播一直是关注的焦点。陈化兰团队通过全基因序列比较发现,从禽体和从人体中分离的H7N9病毒基因组高度同源,且这些病毒都具有结合人呼吸道上皮细胞受体的能力,这正是H7N9易感染人的主要原因。
更令人担忧的是,科研团队在利用家禽和小鼠测试H7N9病毒的致病能力时发现了惊人的变化。禽体内分离的H7N9病毒对鸡、鸭和小鼠并无致病性,然而从人体内分离的H7N9病毒却可引起小鼠严重发病,体重急剧下降甚至死亡。这表明人体内的H7N9病毒在复制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变得更具致病力。
陈化兰科研团队还利用雪貂测试了两株禽体H7N9分离病毒和三株人体H7N9分离病毒的传播能力。令人警惕的是,测试结果显示,一株人体分离病毒在雪貂中经呼吸道飞沫传播的效率最高。这意味着H7N9病毒具备高效传播的能力,且可能通过飞沫在人群中迅速传播。
陈化兰指出,H7N9病毒对禽类的无致病性,使其在禽类中悄无声息地存在,从而增加了H7N9病毒传染给人并发生更多基因突变的机会。她强调全球必须对H7N9病毒的防控保持高度警惕,密切监测自然界尤其是人群中H7N9病毒的变异,以有效阻止其在人间大流行。
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指出,这项研究虽然不等于真实的流行病,但它为我们今后的禽流感防控提出了重要的警示和提醒。我们不能掉以轻心,必须时刻准备应对可能出现的疫情暴发。这一研究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启示,也为我们指明了未来防控工作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