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来临,感冒与过敏性鼻炎进入高发期。两种疾病在初期都可能出现流涕、打喷嚏的症状,让人极易混淆。尤其对于办公室白领来说,鼻炎的发病率逐年攀升,超过半数的白领曾误将过敏性鼻炎当作感冒来治疗。
感冒通常由病毒感染引起,除上述症状外,多数患者还伴有乏力、发热等全身症状,病程一般一周左右。而过敏性鼻炎的表现则有所不同,鼻内发痒是最初的症状,伴随眼睛及咽喉处的发痒。接着是连续性的喷嚏,每天数次,每次喷嚏超过三个,甚至连续十几个,主要在晨起时发生。喷嚏后,患者会流大量的清水样鼻涕,严重时夜间会出现单侧或双侧鼻腔堵塞,影响睡眠质量。部分患者还会出现结膜炎、鼻窦炎、中耳炎等并发症状。
专家指出,感冒药中的成分能缓解流涕、打喷嚏的症状,但这只是“治标不治本”。许多鼻炎患者误以为自己的症状是感冒,长期错误服药,导致病情延误,最终发展成慢性鼻炎。慢性鼻炎不仅治愈困难,所需花费的精力与金钱也远超急性病症。一旦出现反复感冒的情况,患者应提高警惕,及时到医院确诊治疗。
对于如何预防过敏性鼻炎,专家建议,长期感冒不愈或反复发作的患者应尽快就医,不要自行长期服药。过敏体质的成人和发育未完全的幼儿应避免到花粉密集的地方,并要保证营养均衡和充足的睡眠。在春季,儿童应减少食用可能导致过敏的食物,如花生、鸡蛋等;成年人则应减少动物性食品的摄入,多吃糙米、蔬菜、豆制品和新鲜水果。
值得注意的是,春季过敏性鼻炎的增多与气候多变、温差大、风力强劲及空气中的花粉、粉尘含量较高有着密切关系。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儿科主任刘莉介绍,近来过敏性鼻炎的儿童患者也较多,症状多不典型,主要表现为慢性或反复性的咽、喉肿痛及上呼吸道感染等。一些患儿就诊时已经自行服用感冒药、消炎药长达半个月。
春季是感冒和过敏性鼻炎的高发期,我们要对两者进行明确的区分,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当身体出现不适时,应及时就医,避免自行用药导致的误诊误治。更多关于春季保健的内容,推荐大家进一步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