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作为神武帝高欢的第十一子,年仅二十二岁便离世,留下了许多未解之谜。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跟随迷奇闻网小编的脚步,高湜的故事。
高湜,宗室大臣,出身显赫,却似乎命运多舛。他是神武帝高欢的庶子,与文襄帝同父异母。在众多才华横溢、英勇善战的兄弟中,高湜却显得与众不同。他不像其他兄长那样文武双全,也不似他们那般博学多才,相反,他更像是一个被忽视的孩子。
高湜似乎天生擅长的事情就是拍马屁。他的聪明才智并未用于正道,而是用在了旁门左道上。尽管如此,他却因其独特的技能得到了兄长文宣帝的喜爱。高湜经常围绕在高洋身边,甚至助纣为虐,帮助他打击诸王。一个只会阿谀奉承、不顾兄弟情分的皇子,最终又能落得怎样的下场呢?
高湜的作风为人所不齿,他的行为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反感。他的目中无人更是让人无法容忍。曾经,他的岳父张晏之对他行拜礼,他却未回礼。当高洋询问原因时,高湜竟然轻蔑地说:“一个无官职的汉人,对他行礼做什么。”尽管后来高洋提拔了张晏之成为徐州刺史,但高湜的傲慢与无知已经深入人心。
公元559年,高洋驾崩,高湜在国葬礼上的表现更是让人震惊。他负责导引梓宫,临葬时吹笛、击胡鼓为乐。这一举动激怒了娄昭君,她命令对高湜实施体罚。四个月后,高湜毙命。娄昭君悲痛地说:“我看他不长进,想教训一下,哪想到他就这样带伤死了。”
其实,娄昭君早就对高湜心生不满。高洋在世时,高湜毫不收敛其傲慢行为。如今失去了高洋的保护,高湜的命运可想而知。作为一个庶子,娄昭君想教训或处置他,都是轻而易举的事。面对如此嚣张跋扈的皇子,娄昭君或许只是想给他一个教训,却没想到这个教训如此沉重,竟夺走了他的性命。
高湜的故事让人感叹不已。他出身显赫,却未能把握命运之舵;他聪明绝顶,却未能将才智用于正道;他身为皇子,却未能珍惜兄弟之情。最终落得如此下场,不禁让人唏嘘不已。在这个故事中,我们看到了一个被宠坏了的孩子、一个迷失方向的皇子、一个时代的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