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报道,记者郭少峰和金煜带来了关于PM2.5监测点的消息。对于各地热议的监测点设立位置被认为过于“生态”,北京市环保监测中心负责人进行了回应。这些负责人是在PM2.5监测情况通气会上表态的,他们明确指出,北京的PM2.5监测子站并没有刻意选择清洁的地方,一般会设在街心花园等区域。
此前,南京等地在公园里设置PM2.5监测点引发了争议。公众质疑这样的做法会让监测数据过于理想化。对此,北京市环保监测中心副主任华蕾给出了详细的解释。她表示,监测点的布置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既不能靠近污染源,如烟囱、尘烟、餐饮或人类活动过多的地方,又要考虑到需要布设在人口密集区域,同时还要避免过度干扰。监测站点一般会放在街心花园里,这些花园并不是特别大的公园。
尽管空气是流动的,且相对均匀,但华蕾强调,这些监测站点并非特意去寻找完全清洁的地方,因为实际上很难找到完全清洁的地方。国家环境监测总站的相关人士也表示,即使是看似干净的小公园,其空气质量也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以南京市为例,一些市民认为草场门是一个干净的地方,但实际上那里交通繁忙,是商业和居住混杂的区域,空气污染严重。
针对公众对于为何目前只有车公庄数据公布的问题,北京市空气质量监测中心自动监测室副主任魏强给出了答案。他表示,目前尚未公布其他子站的数据是因为国家的相关技术规范尚未公布。在没有明确的方法之前,这些数据只能作为研究型数据存在。只有当国家监测技术规范公布后,才能进行科学的公布。目前,北京市一直在等待国家标准的出台。
除了监测点的选址问题外,市环保监测中心还表示关注空气质量实时监测数据的变化。据该中心报道,某日下午至夜间,本市可吸入颗粒物浓度急剧升高,从下午的低浓度水平迅速上升到200微克/立方米以上,并在之后的一段时间内维持在较高浓度。其中,朝阳区的基本浓度在200微克/立方米以上,最高时甚至达到336微克/立方米。预计今日夜间,随着冷高压的过境,空气质量将有所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