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市卫生局公布了一项关于全市三级医院抗菌药物使用的专项检查结果。经过半年的整治行动,这些大医院给患者使用抗菌药物的强度已经减半,这一进展令人鼓舞。
一直以来,以抗生素为代表的抗菌药物在临床上的使用非常广泛。抗生素可以杀死大部分细菌,挽救生命,然而不合理使用抗生素会导致出现耐药性越来越强的超级细菌。为了应对这一问题,卫生部今年采取了被称为史上最严格的抗生素整治行动,设定了一系列指标。
在最近的检查中,北京市卫生局发现三级医院在抗菌药物使用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目前,三级医院的抗菌药物品种已经控制在50种以内,抗菌药物品种趋于合理。部分高等级抗菌药物,如三代及四代头孢菌素、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等,都符合整治规定。
除此之外,卫生部门还发现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有所下降。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从6月的14.97%降至11.89%,低于卫生部设定的20%指标。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也有所下降,从6月的61.39%降至53.72%,也低于卫生部的指标要求。
这一系列的成果离不开卫生部门的持续监管和医生的积极配合。部分医院在个别指标控制方面仍不到位。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市卫生局将进一步规范医疗行为,按照整治活动的整体部署,重点推动区县卫生局和二级医疗机构抗菌药物的规范使用。
值得一提的是,抗菌药物主要分为八大类,包括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氟喹诺酮类、叶酸途径抑制剂类、氯霉素、糖肽类和大环内酯类等。每一类别的抗菌药物都有其独特的特性和适用范围,医生需根据不同的感染性疾病进行合理选择。
对于那些未达标的医院,明年卫生部门将重新启动医院等级评审。未达到《北京市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责任书》规定指标的医院将延迟医院等级评审。这一举措无疑会给医院带来更大的压力,促使其更加严格地控制抗菌药物的使用,保障患者的健康。
北京市在抗菌药物使用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仍需继续努力。我们期待在不久的将来,能够完全解决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的问题,为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