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生活常识 >

2012年中国两会的医改话题:公立医院如何改革

  • 生活常识
  • 2025-04-13 08:24
  • 来源:www.dataiw.cn
  • 生活常识

中国的医疗改革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特别是在公立医院领域。在最近的2012年两会上,关于医改的话题备受关注。其中,全国人大代表闫希军提出了一个引人注目的观点,那就是推行公立医院所有权、经营权和医师执业权的“三权分离”,旨在解决公立医院管办不分的问题,促进医疗改革的深入发展。

在过去的几年里,中国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编织了世界最大的全民医保网络,这无疑提振了医疗改革的信心。公立医院的改革力度却稍显不足。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临沂市人民医院院长尹传贵指出,公立医院改革尚未取得显著成效,特别是在投入、公益性回归、现代医院制度建设以及执行监督等方面都有待突破。

在体制层面,中国的卫生主管部门既是公立医院的行政监督者,又是其资产管理者和经营者。这种多重角色导致公立医院缺乏自主经营的决策权,医生依附于医院,不利于社会医疗资源的有效利用。对此,闫希军等代表提出了公立医院法人治理制度的建立与完善问题。他们认为,只有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才能保证医疗资源的有效利用。公立医院还需要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规范诊疗行为,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

中央决策层已经意识到当前医改面临的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特别是体制性、结构性等深层次矛盾尚未解决。在“十二五”深化医改工作中,国务院明确提出要积极推进公立医院改革,破除“以药养医”机制,推进医药分开、管办分开。目前,相关措施已在300个试点县先行推开。

经济学家建议公立医院改革应遵循市场规律,应制定强制信息披露规则。这样既能建立声誉机制,又能让患者实际拥有的选择权成为最有效的奖惩机制。公立医院也需要加强自身管理,调整医疗服务价格以应对改革带来的挑战。尹传贵并不赞成将公立医院完全推向社会,他认为应加大投入并加强对医院的管理和引导。

无论采取何种路径,公立医院改革的目标都是为了解决老百姓面临的看病难和贵的问题。这场汇聚了各界智慧的改革将接受民众的考验。我们期待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医疗改革能够取得更大的成果,为民众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下一篇:没有了

吃药打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