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清明节的临近,针对社会上广泛关注的殡葬高消费问题及其对群众“治丧难”的影响,记者采访了民政部社会事务司的负责人。这位负责人针对如何破解难题、加快殡葬改革、规范服务管理等问题,发表了深入见解。
负责人首先指出,解决殡葬高消费问题需要从多方面入手。全面推行惠民殡葬政策,建立殡葬基本公共服务保障制度,是保障群众基本殡葬需求的关键。必须严格执行相关收费政策,例如《国家发展改革委民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殡葬服务收费管理有关问题的指导意见》。需要落实基本服务的定价机制,联合相关部门加强对市场化殡葬收费行为的监管,以规范服务和收费行为,保护丧属的自主选择权和公平交易权。
加强公益性公墓建设也是重要的一环。应将提供公益生态安葬服务纳入基本公共服务保障范畴,满足群众的安葬需求。积极宣传厚养薄葬观念,引导群众树立文明节俭的治丧新风,抵制大操大办之风。
负责人还提到,近年来,针对殡葬公共服务设施发展滞后的问题,各地加大了规划建设力度。一些大中城市实施了殡仪馆的新建和改扩建工程,改善了群众的治丧条件。在推行火葬改革方面,许多地方根据客观条件变化,调整扩大了火葬区,加大了宣传引导力度,提高了群众参与殡葬改革的积极性。
目前,《殡葬管理条例》的修订工作正在积极推进,旨在解决一些殡葬领域的重点、难点、焦点问题。各地也在加快制定地方性的殡葬法规,积极和创新殡葬改革的制度。这些努力都在不断规范殡葬服务管理,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随着这些改革措施的推进,我们相信未来的殡葬服务将更加人性化、规范化、公益化,让每一个逝去的生命都得到尊重和安息。这些改革也将为社会的和谐稳定做出贡献,让人们更加珍惜生命,注重亲情和家庭的和谐。
相关新闻:随着社会的变迁和人们观念的更新,殡葬方式也在发生着重大的变化。多元化的丧葬方式、生态安葬的推广、节地生态葬法的奖补力度加大等,都在为殡葬改革注入新的活力。《殡葬管理条例》的修订和各地殡葬法规的创制,也在为规范殡葬服务管理提供法制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