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生活常识 >

马克吕布与中国有着怎样的关系?关于他的

  • 生活常识
  • 2025-04-11 21:20
  • 来源:www.dataiw.cn
  • 生活常识

马克·吕布,这位上世纪五十年代首位获准进入中国拍摄的西方摄影师,留下了无数关于中国的历史印记。他多次受到周恩来总理的邀请,跨越半个地球,从印度经香港来到广州,再一路北上,用镜头记录下中国的大地风光,以及他在武汉的所见所闻和正在建设中的长江大桥。他的黑白照片,已成为巨变中国的一份宝贵的历史档案。

马克·吕布与中国有着深厚的渊源。他自称在北京王府井大街的徘徊次数比在家乡的香榭丽舍大道还要多。他精力充沛,几乎每年都在路上,即便年近九十,仍能在广州街头大步流星地追逐美景,拍摄美女。他的摄影作品不仅记录了中国的大事件,更捕捉到了细微的生活细节,反映出重大和深远的意义。

他的摄影生涯跨越了半个多世纪,作品丰富多样。无论是新闻报道摄影还是彩色摄影作品,他的照片都精彩绝伦。他的《日本妇女》、《加纳》、《北越面孔》等作品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广受赞誉。而关于中国的摄影作品,如《中国印象》和《火车与车站》更是让人印象深刻。特别是他那幅著名的《Eiffel Toer Painter》,拍摄于1953年的巴黎,展现了一个正在粉刷埃菲尔铁塔的工人,仿佛舞者般栖息于塔间,背景是巴黎城的美景,令人叹为观止。

马克·吕布的摄影作品不仅关注大事件,更善于捕捉日常生活中那些富有诗意的瞬间。他的照片中常出现单独的人物,这些人物在风景、树、天空、水等自然元素的映衬下,显得更加生动。他的摄影美学——日常生活、见微知著、直觉而富于诗意,在他的经典作品《我见马克·吕布纪实经典》中得到了全面体现。

这本书全面梳理了马克·吕布的摄影生涯,精选了165张经典作品。这些照片地域遍布全球,时间跨越50多年,充分展示了马克的摄影才华和美学观念。其中很多经典瞬间已经成为了20世纪的时代缩影,如巴黎埃菲尔铁塔油漆工、手捧鲜花对抗的女孩、被窗口分隔的北京琉璃厂街道等等。这本书还收录了很多难得一见的珍贵影像,是影像匮乏的1950年代东方世界的一份宝贵记忆。马克·吕布的摄影作品不仅是对时代的记录,更是对世界的热爱和诗意的表达。

下一篇:没有了

吃药打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