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形计》这一节目,将“换位思考”这一理念推向极致。在这个特殊的体验中,参与者不仅要站在对方的角度去理解和感受,更要深入对方的生活,真实体验对方的日常风云,细心品味对方内心最微妙的情感波动。其目的就在于通过不同的生活体验,改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化解矛盾,收获成长与启示。
对于这一节目,我有着复杂的感受。记得几年前,我尝试观看了几期,却无法忍受其中的某些情节。那时,节目似乎过于简化了城市孩子的形象,将他们描绘成彻头彻尾的负面角色,仿佛所有的问题都源自于他们自身。经过短短一个月的变形计体验,他们仿佛脱胎换骨,变得与之前截然不同。但这种转变的真实性令人质疑。至于那些来自贫困家庭的孩子,他们的后续情况如何,是否真正走出了大山的束缚,节目往往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
当《变形计》再次登上湖南卫视的荧屏时,许多营销号纷纷借此热度,为曾经的城市孩子们制作了各种榜单。许多人因此成为了网红,受到广泛关注的原因竟是因为参加了变形计。如今的变形计似乎已经变成了一所网红培训机构,一直以来都是如此。
忍受黑暗与贫穷并不是出于鄙视贫穷的意图。在现实生活中,即使英雄好汉也会因为金钱的匮乏而陷入困境。穷日子确实难过,但仍旧可以忍受。就如同在寒冷的冬天长时间待在室外,一旦进入温暖的空调房,就不愿再出门,那种温暖令人无法放手。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对于长期生活在贫困中的农村孩子来说,短暂的富裕生活可能就像是一种无法割舍的温暖。
最近看到的一篇推文让人心酸。一个农村孩子在参加变形计后,无法忍受家里的贫穷,想回到“城市爸爸”家。他选择了失踪,让家人和村里人焦急寻找了三天三夜,却一无所获。有人猜测他可能是去了城市,那里有他熟悉的人。父母在焦急中凑足了路费,找到了当初录制节目的电视台寻求帮助。而这一切的始作俑者,编导却认为这只是对农村孩子的一种激励,让他们努力摆脱困境。孩子们的心思并非如此简单,特别是那些来自农村的单纯孩子,他们的想法远比这复杂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