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三体》掀起的科幻热潮的持续发酵,国产科幻电影逐渐从被边缘化的角落走向资本的怀抱。当下,科幻题材电影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老牌导演纷纷涉足其中,新锐跨界导演也层出不穷。终于,中国观众有望在大银幕上欣赏到本土制作的科幻电影。在这一片繁荣景象中,国产科幻电影市场显得热闹非凡,科幻电影元年已经来临。
11月16日,著名影评人张小北以及诺亦腾品牌副总裁、科幻作家陈楸帆在《文化名人访》节目中分享了他们的观点。他们认为当前国产科幻电影正处于起步阶段,如何在未来五年内占领本土市场是行业面临的重要挑战。
国产科幻电影正在扬帆起航。近年来,我国电影产业蓬勃发展,票房从2003年的10亿元跃升至2014年的296亿元,年均增长率超过36%。张小北比喻电影工业为金字塔,而科幻电影则是其塔尖,因为它对整个电影工业体系的要求极高。随着中国电影业的高速发展,市场终于在各个方面为科幻电影的生产做好了初步准备。
尽管国产科幻电影的起步可能不尽如人意,张小北仍坚定地表示:“如果没有开始,就没有以后。”他认为观众与国产科幻电影的互动是电影进化的关键。只有当观众开始与国产科幻电影产生互动,电影才有可能在观众的需求基础上不断进化。
相较之下,美国的科幻大片在中国市场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例如,《变形金刚4》票房高达19.7亿元,《星际穿越》仅在中国一地的票房就占本片全球票房的五分之一。为什么这些美国科幻大片在中国如此受欢迎?张小北和陈楸帆认为,这主要源于两个因素:情感共鸣和技术水平。
首先是情感共鸣。张小北认为科幻电影是比较容易跨越文化壁垒的电影产品。它所的话题、涉及的人类情感和技术手段能够引起全球市场的共鸣。陈楸帆指出,80后、90后这一代人从小通过各种渠道接触美国式科幻片或类型片,对它们的语法、叙事结构以及元素非常熟悉,因此接受起来难度较低。
国产科幻电影虽然刚刚起步,但未来充满无限可能。随着技术和市场的成熟,相信中国科幻电影会在本土市场上逐渐占据一席之地,为观众带来更多精彩的视觉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