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歌声中的跑调艺术——不同年龄与场合的独特韵味
唱歌跑调,似乎是一件再常见不过的事情。在我看来,跑调这一现象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以及风格上展现出的差异,却蕴含着别样的韵味。无数次参加家庭聚会和学校活动的我,对此深有体会。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这一话题。
家庭聚会上的歌声,实不相瞒,大多长辈们在歌声中跑调的现象较为普遍。相信其他家庭也有类似的情况,这其中涉及年龄跨度、欣赏水平不同的客观原因。但总体下来,这种跑调现象其实是一种家庭和谐的表现,尽管有时候难以恭维。
我的父亲是个音乐爱好者,无论是下班、开车还是遛狗时都喜欢哼上几句。由于出生于70年代,他所唱的歌曲风格混淆在流行和红歌之间。记得过年时他唱了一首刘欢的《从头再来》,那场面简直是一场视听盛宴。父亲的跑调功力也是一流,简直要让人怀疑他是不是在吼叫。他的表情和动作夸张,仿佛在倾吐和宣泄情感。
在这场家庭聚会上,还有爷爷辈的几个老年人和刚刚蹒跚学步的孩子。父亲的跑调虽然让他们受到惊吓,但因为是在过年,大家都选择包容。奶奶更是强忍着噪音,捂着耳朵夸赞父亲。这一幕让我忍不住笑出声来,那些小孩子们也被这一幕吸引,张着嘴傻笑,仿佛在看一场喜剧。唱完后,父亲还告诫我,不管好听与否,要有勇气去唱。在他看来,即使唱得难听,也能把其他人逗乐,这也是KTV的一种作用。
相比之下,同学聚会上的唱歌氛围则有所不同。有很多唱歌好听的人,他们往往是麦霸。偶尔会有人主动把话筒交给你,这并非完全出于友好,更多的是想让你形成对比。我最讨厌一些女生,明明唱得不好,却找各种借口,比如设备不好、话筒音量低等,其实只是自己唱得不在调上。面对这种情况,我反倒觉得不如坦率一些,放声高歌,即使被嘲笑也要敞亮!
唱歌跑调虽然有时候让人尴尬,但在不同的场合和年龄段中,却蕴含着别样的韵味。无论是家庭聚会还是同学聚会,都是展示自我、感受生活的一种方式。让我们以开放的心态去欣赏这种独特的艺术形式,感受歌声中的美好与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