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关于手工琴是否优于机械生产制造的琴,我都持有自己的见解。近几年的经历让我改变了这一看法,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来自于我使用过两把Taylor吉他——一把是初级的214ce,另一把是高端的914ce。这两把琴代表了两个不同的层次,让我对机械生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我必须承认,Taylor作为机械生产的倡导者,其工厂的技术确实令人叹为观止。随着我对这两把Taylor吉他的深入体验,我发现机械生产在乐器领域的适用性并非如我所想象的那么绝对。
我的职业背景使我曾经坚信,只有机械生产才能制造出最稳定的品质。但在实际操作这两把Taylor吉他时,我发现情况并非如此。尤其是关于共振死点的问题,让我对手工和机械生产的琴有了全新的认识。
共振死点,这个术语听起来可能有些晦涩难懂。简单来说,当琴弦被固定在吉他上并拨弦时,琴弦会产生震动。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弹奏的音与吉他的共振频率相冲突,导致这个音的震动明显比其他音短促。举个例子,就像你双手抻着一根皮筋,有人突然弹了一下,你的双手会跟着皮筋一起晃动,这就会迅速抵消掉皮筋的震动。我在使用的两把Taylor吉他中,都发现了这个问题,而且问题出现的地点都是常用的把位。例如,在214ce的6弦3品和914ce的4弦空弦,这些常用的根音一旦短促,整个小节的演奏都会受到影响。
我曾认为这可能是个案,但在试弹了多家Taylor官网可查代理的Taylor吉他后,我发现几乎每一把都存在这个问题。这让我相信这并不是个案,而是与吉他的生产方式有关。
在我看来,手工琴虽然不像生产线那样稳定,木头的差异也使得每块材料都不尽相同,无法像生产线那样做到统一的腰线、注胶量和漆面厚度。但正因为这种差异,使得手工琴在生产过程中能够根据材料的不同“因材施教”,避免了共振死点等问题。至少在我的体验中,手工制作的吉他在这方面表现得更为出色。
我的观念已经发生了转变。虽然机械生产有其优点,但在吉他这一领域,手工琴的优势不可忽视。它们能够根据材料的不同进行个性化制作,更好地解决共振死点等问题,使得演奏更加流畅、悦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