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炎炎夏日,我们的皮肤裸露在外,难以避免意外的小伤小痛。为此,《生命时报》特邀北京急救中心主任医师王雪里红,为我们分享科学止血的秘诀。王医生强调,针对不同的出血情况和部位,止血方法应有所区别。
王医生详细指导了我们不同部位的止血方法。对于头面部和颈部的出血,我们需要四个手指并拢,对准一侧总动脉压迫止血。肩部和腋部的止血则需要拇指压迫锁骨上窝。当切菜不慎切到手指时,可以迅速用拇指和食指掐住伤指指动脉止血。手掌的止血需要压迫手腕部的尺动脉和桡动脉,而手臂的止血则需要压迫手臂中段的肱动脉。对于胸腹部的出血,如果伤势严重,应一边按压伤口一边紧急就医。足部的止血需要压迫足背动脉或内外踝动脉搏动处。下肢的止血则需要双手拇指重叠将股动脉往深处压迫。
王医生还特别强调,止血过程中不能一味按住不动。正常人自身有凝血机制,压迫15至20分钟后即可暂时止血。对于小伤口,成功止血后应清洗伤口并涂抹药物后贴上创可贴。但对于较大、较深的伤口,需要用绷带等物品加压包扎,并尽快就医。在扎绷带时,要注意松紧适度,每隔一段时间松开一会儿,以免造成组织坏死。
掌握这些科学的止血方法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至关重要。在意外发生时,正确的止血处理不仅能避免小问题的恶化,还能为我们的生命安全提供重要保障。让我们在掌握知识的力量下,更加从容面对生活中的小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