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网5月17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林泽贵为您带来震撼的民俗特技表演现场直击。在厦门海沧,一场长达4.2米的钢钎穿腮表演震撼亮相,表演者不仅穿腮而过不留血迹,还平衡撑起钢钎达两个多小时,令观众惊叹连连。
当天,重修开放的海沧沧江三都瑞青宫恢复了盛大的保生大帝大型绕境巡安文化节。海峡两岸的闽南文化专家、民俗艺阵、海沧乡贤以及海内外信众齐聚一堂,共同庆祝这一盛大节日。保生大帝作为北宋名医吴真人,医术高超且心怀苍生,深受人们爱戴。福建是保生大帝信仰的发源地,其信仰在闽南民间仅次于妈祖。
这场文化节不仅是一场视觉盛宴,更是一场文化的传承与展示。蜈蚣阁、竹竿舞、踢火、火鼎公婆等传统非遗表演精彩纷呈,展现了海沧文化的独特魅力。其中,国家级非遗项目“蜈蚣阁”以最长曾达到120节、全长376米的纪录,被认证为世界上最长的蜈蚣阁,而迎神时的“踏火”表演更是惊险刺激,令人叹为观止。
更为震撼的是瑞青宫特有的钢钎穿腮民俗特技表演。这个具有极高危险系数的表演自古流传至今,每年仅表演一次。近年来,瑞青宫增加了难度系数,将钢钎长度延长到4.2米。表演者不仅要穿腮而过,还要平衡撑起钢钎,并随着绕境香队站立两个多小时,其精湛的表演令人叹为观止。
在厦门的台胞管铨表示,看到这些闽台共有的民俗表演,感觉特别亲切,就像回家一样。海沧区闽南文化研究会会长林合安介绍,瑞青宫内还保留着一篇清代著名文人吕世宜的石刻碑记,记录着保生慈济文化的重要历史。
厦门市非遗保护中心专家组组长陈耕表示,瑞青宫历史悠久,是两岸文化交流的纽带。每年的巡安文化节对于台胞和海外游子来说,是一种乡愁的召唤,让他们回来寻根问祖,传承文化。
这场文化节展现了闽南文化的独特魅力,也加强了海峡两岸的文化交流。瑞青宫的民俗特技表演不仅是艺术的展现,更是文化的传承。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能够进一步推动两岸民间交流,增进民众的感情与文化的传承。流产网提醒广大读者注意欣赏表演的同时注意安全和学习相关知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