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春晚似乎成为了众矢之的,频繁受到大家的批评和贬低。不少南方人甚至已经放弃了观看春晚的习惯。作为一名地道的北方人,我和我的家人仍然坚持每年除夕之夜共同期待春晚的到来。
或许大家对春晚的批评过于严厉了。正如人们常说的,爱之深责之切,因为对春晚的期望值极高,所以对任何一点不满意都会感到难以忍受。回想1984年,第一届春节联欢晚会的亮相,无疑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它迅速成为了一个造星的舞台,人人都为能登上春晚而感到骄傲。如今,春晚一直在进步,无论是舞美灯光还是节目编排都在与时俱进。
观众似乎并不完全买单,为什么呢?我认为主要有两个原因。平时的娱乐节目琳琅满目,已经很难让观众产生新颖的感觉。在早些年,娱乐节目匮乏,一年一度的春晚结合了当年所有的优秀节目,很容易吸引大家的关注。而现在,各种娱乐节目层出不穷,观众根本不用等到春晚就能欣赏到各种精彩表演。
众口难调。每个人的兴趣爱好都不同,有人喜欢唱歌,有人喜欢小品,还有喜欢戏曲的。为了照顾所有人的需求,春晚不得不集合所有演艺门类,变成了一个大杂烩。这样反而让很多人不满意,因为等待听歌的人觉得小品太多,喜欢逗乐小品的又觉得戏曲太多。
尽管有众多吐槽之声,但这些年我们家一直都在坚持看春晚。我们到底在看什么呢?除了节目本身,更多的是一份全家团圆的温暖和多年的情怀。每当春晚开播,就意味着年的脚步已经临近。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包着饺子等待春晚开始;吃着饺子,欣赏春晚节目,这种温暖是一家人在一起的欢乐时光。多年的春晚已经化成了一种温暖的记忆和符号。
每当春晚上海外游子表达对祖国母亲的思念和祝福之情时,我总会心生感动。对于出门在外打拼的人们来说,春晚是连接一家人的纽带。它早已超越了一个普通娱乐节目的意义,成为了中国文化的象征。我爱春晚,无论它的节目是否精彩,它在我心中永远是一道温暖的印记。它承载着年的味道、家的温馨和民族的情怀。